在大力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戰略兩年后,位于中部地區的湖北,再度迎來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4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重慶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研究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這意味著備受關注的長江經濟帶建設,將邁開實質性步伐。而地處長江經濟帶中游的湖北省,將面臨怎樣的機遇,則備受各界關注。
“長江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我省加快推進‘建成支點,走在前列’的重大機遇?!痹诮邮芎钡胤矫襟w采訪時,湖北省發改委主任李樂成這樣表態。
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依托長江“黃金水道”的資源復興,大力推動中部區域經濟發展的構想,很多年前就開始納入湖北地方政府的戰略考量。
早在2010年8月,湖北省政府一度出臺了《湖北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總體規劃》,彼時的戰略目標是:“通過十多年的奮斗,把湖北長江經濟帶建成引領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現代產業密集帶、新型城鎮連綿帶、生態文明示范帶?!?/p>
隨著長江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湖北建設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意義也在不斷放大。更為重要是,地處中部經濟核心區的湖北省,如何在自身發展的同時,承接東部產業向西部的梯次轉移,有效銜接東西部兩大經濟圈,成為湖北建設長江經濟帶成敗的關鍵。
在湖北省發改委主任李樂成看來,湖北是長江流經最長、岸線資源最豐富、經濟關聯度較高的省份:“有實力成為貫通中三角、長三角、成渝城市群以及建成經濟新支撐帶的重要支點?!?/p>
復興黃金水道
攤開武漢城市圈地圖,西以武漢市域與咸寧市域為界,北臨武漢外環高速-武英高速公路,東接大廣高速-滬渝高速-京廣鐵路線-環港高速-京廣鐵路線以東12公里,南至咸寧赤壁市域界限,總面積約9300平方公里的連片區域——這便是規劃建設中的“武漢新港”。
這是一個規模龐大的,依托武漢城市圈長江水域資源的大型綜合性港口區域建設計劃,涉及武漢、黃岡、鄂州、咸寧四座城市沿江大部分區域,建設總投資有望超過100億元。根據湖北地方擬定的建設目標,“是以長江黃金水道為紐帶,把武漢新港打造成為集現代航運物流、綜合保稅服務、臨港產業開發為一體的現代港、國際港、樞紐港”。
事實上,武漢新港的建設,正是湖北建設長江經濟帶綜合運輸通道的重要平臺。經濟觀察報獲得的最新消息顯示,湖北省政府已向國務院正式報送了申請設立武漢新港空港綜合保稅區的請示,即將進入部委審查會簽環節。一期項目計劃于今年6月正式開建,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中部地區最大的保稅區。
在大力加強港口建設的同時,提升長江航道的通航能力,則是湖北復興“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的另一個重要舉動。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是,部分長江航道水深過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長江中游的通航能力,限制了“黃金水道”資源發揮。其中最為關鍵的武漢至安慶段航道,水深只有4.5米左右,只能通行5000噸的船舶。
在此背景下,以長江航道局主導的長江干流航道整治工程悄然啟動,按照建設要求,至2015年,長江安慶以下航道水深將達6米,南京以下達到12.5米。這意味著,屆時從武漢起錨的萬噸級貨輪將“通江達?!?。
事實上,復興“黃金水道”僅是湖北建設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一步,但并非全部。按照湖北方面的規劃,將立足于長江港口,依托長江“黃金水道”、高速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干線,以建設沿江綜合交通樞紐為重點,加大港口、公路、鐵路站場和機場的聯合建設力度,最大限度地發揮長江綜合運輸體系的效益。
構建中游產業帶
在復興“黃金水道”的基礎上,依托長江中游的區位和資源優勢,構建中游產業集群,則是湖北建設長江經濟帶在產業布局上的重要安排。
根據《湖北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總體規劃》,在湖北境內的長江沿線,將以充分利用長江水資源為核心,以武漢為龍頭,以沿江重點城市為支點,以長江干流為發展主軸,大力發展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沿江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形成現代產業密集帶。
據經濟觀察報了解,產業布局是以大耗水、大運量的冶金、化工兩大基礎原材料工業和汽車、船舶、裝備制造三大優勢產業為重點。
在冶金工業上,將進一步加強鄂東冶金工業走廊建設,促進武鋼、鄂鋼、新冶鋼三大鋼鐵企業技術創新和錯位發展。支持武鋼做大做強,建成國際一流鋼鐵企業、全球最大冷軋硅鋼片生產基地和全國重要的汽車板材生產基地。
而在化工產業上,加快武漢80萬噸乙烯工程建設,延伸產業鏈,將武漢建成中部地區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并在沿江城市布局延伸加工。以宜化、興發、沙隆達等化工企業為龍頭,促進硅化工、磷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等化工產業集群發展。
此外,還將發揮水運和科技優勢,努力打造汽車、船舶與裝備制造的自主品牌,實現從“湖北制造”向“湖北創造”轉變。
在汽車工業上,隨著雷諾和上海通用武漢基地的落戶,武漢的傳統汽車制造業進一步加強,而隨著比亞迪總投資達3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項目簽約,武漢的汽車工業將從傳統向新能源領域延伸。
在湖北頗具傳統優勢的造船領域。將依托武漢、宜昌及黃石、鄂州、黃岡、荊州、咸寧等地沿江船舶工業聚集區,發展沿江船舶工業走廊。通過整合船舶設計制造資源,重點發展特種船舶、船用輔機及配套部件,將湖北長江經濟帶建成為全國中小型特種船舶設計制造、船舶配套和船舶出口產品制造基地。
在裝備制造業領域,按照《規劃》的要求,將依托武鍋、長動、武重、中國南車、鄂重等骨干企業,加快發展成套設備、環保設備和石油機械制造等產業和產業集群,將武漢建成全國重要的電器設備、數控機床、鐵路運輸設備、環保設備、冶金裝備、激光裝備的制造基地,將荊州建成國內領先的石油鉆井裝備制造基地,將宜昌建成全國重要的電工機械基地、全國最大的插齒機基地、全國重要的環保設備基地。
“承東啟西”融合發展
湖北建設長江經濟帶的意義,顯然不僅局限在湖北本身。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到,湖北建設長江經濟帶的另一個思路,則是“對內對外”融合發展。“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旨在打破市場分割,形成統一的大市場,讓資源、人才、科技等要素加速涌流,充分釋放生產力。”湖北省發改委主任李樂成這樣分析。
在湖北省內,空間布局上,將著重打造兩個城市群——東部“武漢城市圈”和西部的“鄂西北生態旅游文化圈”。
在東部城市圈,武漢、黃石、鄂州、黃岡、咸寧共同辦好“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進沿江各地綜合性制度創新,促進區域合作,推動沿江各地無縫隙對接,努力實現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共同繁榮。
而在西部“鄂西北生態旅游文化圈”建設上,進一步發展完善宜昌、荊州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宜都、枝江、松滋等市發展步伐,著力構建湖北長江經濟帶西部城市群,使之成為帶動整個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發展的強大引擎。
李樂成認為:“體制機制障礙,是制約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的核心障礙?!比绾纹瞥w制壁壘,成為湖北實現區域融合發展,建設長江經濟帶的一個關鍵。事實上,在打破行政體制壁壘上,湖北方面也有嘗試。
據李樂成介紹,在湖北省內,黃岡市所屬的浠水散花主動對接毗鄰的黃石,聯合開發建設浠水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區。同時,湖北省還將支持荊州市跨江布局,謀劃建設江南新區。
而在對外的區域融合上,湖北省則大力發展長江中游城市集群戰略,構建湘鄂贛皖為核心的“中四角”。自2012年2月,長江中游城市集群戰略高調啟動以來,中部各省在區域融合領域已有嘗試,包括湖北的小池與江西九江、湖北咸寧、湖南岳陽和江西九江構建“小三角”合作等。而最新的合作,則是湘鄂贛皖四省省會城市,就旅游產業的發展達成的區域合作協議。
而在建設長江經濟帶的大政之下,地處中游區域的湖北,如何“承東啟西”,連接東部的長三角經濟圈和西部的成渝經濟圈的產業梯次轉移,將成為湖北區域性融合發展下一步的戰略任務。
但事實上,受制于行政壁壘,區域性的融合并非易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基于各地不同的利益訴求,尤其是在招商引資和爭取重大項目落地上,各行政區域間往往競爭大于合作。“跨區域的經濟合作,應該遵循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則,政府僅是引導而不是主導。”葉青表示。
湖北省發改委主任李樂成也直言,“跨江跨區域開發合作,主要驅動力不是行政命令,不能靠‘有形之手’捏合,而是發揮市場力量,真正水乳交融?!?/p>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