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的苦苦等待,沿海核電項目重新開工似乎就在眼前。
山東榮成石島灣一期、遼寧葫蘆島徐大堡一期、廣東陸豐一期和遼寧大連紅沿河二期等四大沿海核電項目將獲得國務院批文的消息,自9月25日以來甚囂塵上。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發生三年多后,中國核電業轉折點即將開啟。
然而,在今年中央高層“開工一批沿海核電項目”的三令五申下,讓核電企業們傷透腦筋的不只是原來被暫停的獲批項目重新開始上馬,還有搶占適合建設新核電站的“風水寶地”。新址已經成為了核電企業爭奪市場份額的另一處沒有硝煙的戰場。
9月29日,最新披露的中國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依然將延續原來的“南多北少、沿海多內陸少”的核電布局。
但是,一個核電站最終落子需要邁過國家層面重重關卡:越來越多的涉足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地方政府在發展經濟與顧及百姓阻力之間的搖擺不定等諸多坎兒。“這實際上是一場豪賭,往往選十個核電站廠址僅有一兩個獲批上馬,就算是幸運的,”電力行業資深研究者、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兼職教授吳疆告訴經濟觀察報,“也可以說是一種風險投資。”
這牽引出核電站選址背后玄機,一個核電站落子何處涉及政府、企業、百姓等多方利益博弈的復雜戲碼。
核電“春再來”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10月10日一早,北京城CBD建筑在霧霾中若隱若現,宛如海市蜃樓,全國多地已連續幾天淪陷其中。與此同時,中國多種能源諸如煤炭、鋼鐵、光伏、風電等均陷于產能過剩的泥潭,這反而成為核電業重新撥云見日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煤炭、鋼鐵等傳統能源領域企業深陷泥潭,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領域進入低谷期之時,核電行業今年短短一年內,得到中央高層的八次表態支持建設,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訪海外時頻頻變身該行業的“推銷員”。“出口一個核電站相當于出口100萬輛桑塔納轎車”的說法,便是今日核電業的真實寫照。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目前國家面臨著碳排放壓力,加上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目前都存在不穩定性,而核電則是非常穩定的,所以國家要大力發展核電,未來核電發展空間比風電、太陽能大。
讓人吃驚的是,目前中國在運核電機組已達20臺,而在建核電機組31臺,在建核電機組占世界在建規模的40%,位居世界第一。
作為中廣核集團董事長的賀禹連日來到處奔波,9月25日還在北京參加國資委的一個會議。巧合的是,同一天便傳來四個沿海核電項目將拿到國務院批文的消息,其中有兩個為中廣核所有和控股,包括陸豐一期和紅沿河二期核電站。而其余兩個則花落中核集團和華能集團,分別為遼寧徐大堡項目、山東榮成石島灣核電站。
幾家核電企業紛紛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其手握的一些沿海核電項目前期準備已就緒,其中包括將獲批的四大項目,只等國務院“一聲令下”便可開工。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經濟觀察報,上述被傳將獲批的四大核電項目中有的項目年內開工幾無懸念。今明兩年恐將有更多的沿海項目將開工。
而疑問是,雖然上述四個項目均屬于之前已獲批后因日本福島核事故而擱淺的項目,但是依然有包括山東海陽二期、浙江三門二期、福建福清三期等也都具備開工條件,緣何政策重新開閘后的首批寶貴批文,卻將花落上述四大項目的頭上?
吳疆告訴經濟觀察報,核電站最終能否上馬,牽扯到的因素頗多,但是這也與核電巨頭的前期核電站選址工作密不可分,選址工作原本就復雜浩大,但是在外界看來各種條件均有標準可依,實際上卻有著深不可測的玄機。
重重關卡
在媒體披露發改委擬推動一批沿海核電項目重新開工消息的同時,擁有在運核電機組達11臺、擬建核電機組12臺左右的中廣核迎來了20周年的誕辰。
有意思的是,經濟觀察報記者于9月25日實地調查中廣核發端地——大亞灣核電站時發現,距離大亞灣核電站兩臺百萬千瓦機組僅幾千米,便是嶺澳一期的兩臺百萬千瓦機組,而再往前走,則是嶺澳二期的兩臺百萬千瓦機組。
與大亞灣核電站擴建類似的是,中核集團核電站發端的“大本營”浙江秦山核電站也于此前擴建為三期核電站,而且離秦山核電站距離不遠便是擴建的方家山核電站。
緣何核電巨頭們如此熱衷擴建?一位核電企業內部人士則對經濟觀察報透露,這是因為核電站前期選址從拿到“路條”,到開工建設,程序嚴格復雜而且所需時間漫長,如果擴建則所需程序比較簡單,時間也較短。
但是上述核電企業內部人士稱,現在核電站最大規模一般均在6個機組即六百萬千瓦規模,所以核電企業通過擴建方式規避廠址審核程序,僅適用于早前規模較小的核電站。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四大沿海項目被傳將獲批,幾大核電企業表示準備就緒的沿海項目有六七個之多,但他們強調,目前并未接到來自國務院的開工批文,“與其他行業所不同的是,一個核電站到底是否可以開工必須經過國務院審核批準,而核電的主管部門發改委以及能源局也至關重要,因為它們是向國務院遞交開工申請的部門。”一位核電企業內部人士對經濟觀察報如是說。“而核電企業試圖讓項目盡快獲批,恨不能一個月30天都往發改委及能源局跑”,上述人士笑稱。
國家核安全局內部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核電站選址要符合防震、防旱、防洪、核污染可控等一般性原則,需要核電專家小組的各項評測,還要經過地震局、水利局、核安全局等諸多部門的審查,然后報給能源局,并由發改委上報給國務院最終核準才能開工。
正是由于關卡重重,核電站前期選址工作就尤為重要。
國家能源局相關規劃顯示,核電站選址操作復雜而且時間較長,在選址過程中要研究調查的內容包括:人口密度與分布、土地及水資源利用、動植物生態狀況、農林漁養殖業、工礦企業、電網連接、地質、地形、地震、海洋與陸地水文、氣象等歷史資料和實際情況。
一位參與核電選址工作的人士稱,核電站選址猶如選美,因為條件太多,如果只盯住一個候選廠址,出現一個顛覆性問題就毀了。所以,往往先圈定幾個有希望的候選地帶,再采用“淘汰賽”確定最終的一個或者幾個勝出者。加權評分法就是其中一種比選的辦法。
乳山核電項目最早可以上溯到1983年。那時正是國內第一批核電站大亞灣、秦山核電站的論證時期,山東也在膠東半島選出了包括乳山紅石頂在內的6個可能廠址。但是至今乳山核電站依然擱淺中。
經濟觀察報獲得的一份最新資料顯示,經過近30年的核電選址工作,中國已經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基本確定建廠條件成立的核電廠址67個,可裝機規模約2.8億千瓦,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和中部經濟發達的17個省份。廣東占20.1%,福建為10.1%,湖北為7.2%,湖南為7.2%,浙江為7.2%,山東為6%。
目前列入國家核電規劃廠址保護目錄的沿海廠址約1.1億千瓦,約占總廠址儲備容量的50%。國家核電規劃所列廠址主要考慮東部沿海、中部經濟發達、能源相對匱乏的省份。
以核電儲備廠址占比最多的廣東省為例,除了陸豐核電站一期在此次擬定開工的沿海項目名單里之外,還有諸多擬建核電站,比如海豐核電站、揭陽核電站、韶關核電站、肇慶核電站等。深圳市發改委一位官員告訴經濟觀察報,“廣東省政府一直非常支持核電發展,這些項目是因為日本核事故而擱置的。所以廠址選好了并不一定會成功上馬”。
一位核電安全專家認為,核電站選址目前變得越來越難,因為國家對核電站的標準始終如一,而適合的核電站廠址也在幾大核電巨頭瓜分之下,變得越來越稀缺。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