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兩條涉及中國鐵路行業的新聞不得不提。其一是中國南車正式提交了美國加州鐵路投標意見書,確認要參與美國首條高鐵的項目競爭,其二是美國的麻省交通局批準,向中國北車采購284輛地鐵車輛,用于波士頓地鐵的裝備。這兩條新聞說明,中國鐵路進軍美國的腳步更快了,也取得了更多的成績。
眾所周知,新一屆中央領導人一直在推銷中國裝備制造方面親力親為,尤其是高鐵行業,更是屢次在領導出訪之中被提及。近段時間以來,這些努力的成果有很多已經顯現:中俄之間簽署了高鐵建設的備忘錄,在高鐵建設方面展現出強烈意愿;中國北車取得了泰國鐵路歷史性大單,首次出口不銹鋼米軌鐵路客車;中鐵建聯合體成為了墨西哥一條高鐵工程項目唯一競標者。如今,中國鐵路進軍美國的號角再次吹響,或可以證明中國高鐵正在加大發力節奏,也證明中國在這方面的巨大努力。
美國是交通大國,但鐵路的建設與運營仍有需求,以前這樣的報道就有很多,而我本人10月初在美國旅行時,對此也有一些直觀感受。
美國的地鐵歷史悠久,比如最早的波士頓地鐵修建于19世紀,至今已經近120年歷史。無論是紐約還是波士頓,地鐵中的氛圍都較寬松,比如波士頓的地鐵里經常有賣藝的歌手,從MIT那里上車時,還看到帶著狗的女孩子(當然我不清楚這是否合規),在紐約地鐵里,你可以把自行車帶上去。但是歷史久遠的問題當然是讓地鐵顯得過于破舊,車輛無論是從運行還是里面的指示燈等等,無論是同北京抑或首爾的地鐵,無一不顯得落后。因此,當時乘坐地鐵時的一個簡單直觀的感受是,這些地鐵客車的確有更新換代的客觀需求,只是當時沒想到如此巧合,沒過多久麻省就開始訂購中國的地鐵客車了。
在美國不同城市穿行的時候,我乘坐了美國的AMTRAK列車。據美國的朋友告訴我,這是美國最好的列車,但不得不說,無論與首爾的機場鐵路還是中國的高鐵比起來,這些列車在速度和舒適度上都有明顯差距。做火車從波士頓到紐約大概350公里,快車需要3.5個小時左右,也就是說,做火車其實和開車速度差不多。列車比較寬敞,但是運行的穩定程度不及國內的高鐵或動車。此外,從紐約到華盛頓的火車還遇到令人尷尬的一幕:當車快到巴爾的摩時,突然沒電了。大概停了10多分鐘,內燈再度亮起來,車才重新啟動。好在坐火車的人實在不算多,所以大家也沒有什么怨言,戲謔開幾個玩笑,事兒也就過去了。
美國的鐵路發展歷史比較有趣,在19世紀時,當時的鐵路公司多達數十家甚至百家,競爭激烈,所以鐵路建設速度也快。但后來隨著壟斷的日漸出現,而政府的管制和介入逐漸增加,鐵路的運營公司數量大量減少。有一些學者認為,美國鐵路后來發展緩慢與此有關。
此外,城市建設規劃也對鐵路有影響。建筑評論家朱濤接受LENS雜志采訪時就提到加州的洛杉磯。他說,1904年洛杉磯建設時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建設先進鐵路系統,形成沿線高層公寓模式,另一種就是公路網+獨立住宅。結果居民更喜歡獨立住宅這樣的住宿,畢竟大房子想起來都比公寓要舒服。于是鐵路網也就因此被廢棄,最近幾十年,洛杉磯一直要想要恢復鐵路網,但無奈于最初設計問題,一直難以實現。
由此觀之,鐵路的設備落后以及最新需求,都是中國鐵路行業的機會,但是美國的發展模式是否能夠支持大規模的高鐵建設等等,則是另外的挑戰。此外,中國企業同樣也面對著競爭對手的挑戰,也要面對美國的選擇。但無論如何,相信中國高鐵進軍美國,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