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核電審批重啟后,中國成為世界上核電產業發展最迅速的國家。截至到2016年6月,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數量達到30臺,僅次于美國、法國和俄羅斯。此外,還有24臺機組在建,數量為世界第一。作為清潔能源的代表,核電建設的熱潮本應該是促進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的重要一環,但是熱潮背后卻是諸多核電機組無法滿發,大量清潔能源遭到浪費。
核電風電因電力過剩停運 為掙錢卻建了更多火電
一邊是核電建設的狂熱,一邊卻是社會用電增速的明顯放緩。2015年全部發電設備的平均利用小時數僅為3969小時,而占據中國電力市場絕大部分份額的火電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也下降到4329小時,為1969年以來的最低值。當火電的利用小時數低于5000,全部發電設備的利用小時數低于4500時,電力產能就會出現過剩的情況。電力消費的放緩加上嚴重的產能過剩,許多省份無力消納多余的電力,因此核電站被要求降低功率運行,甚至部分機組長時間停機備用,能源浪費的同時也對核電設備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核電設備平均利用率僅為76.36%,在投入運行的 30臺機組中近半利用率低于75%,其中紅沿河核電廠的三號機組利用率僅為38.14%。無獨有偶,另一種清潔能源——風電也難逃同樣的命運。2016年上半年風力大省甘肅和新疆的棄風率均高于45%,全國風電棄風率也達到了21%的新高,這相當于增加燃燒了1.45億噸原煤。除去產能過剩的原因,棄核棄風的另一個重要的目的是為火電讓路。
中國一直在推動清潔能源的發展,近年來水電、核電、風電以及光伏發電的裝機數量都有明顯的提升,但煤電的地位始終難以動搖。目前火電的裝機容量占總裝機容量的66.64%,卻貢獻了73.81%的發電量,相比之下,水電、風電和光伏發電的裝機容量與其發電量嚴重不符。
與此同時,2015年以來迅速下跌的煤價又為更多火電廠的上馬做了一把推手。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的電煤價格指數,2015年1月全國電煤價格為423元每噸,而到2016年6月時,電煤價格已經跌至321元。用煤成本的大幅降低讓投資火電廠變得更加有利可圖,同時又可以消耗煤炭行業過剩的產能,在部分企業和地方政府的眼里,清潔能源和環境保護也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相應的,2016年上半年火電新增裝機容量 2711萬千瓦時,幾乎等于其他發電模式新增裝機容量的總和。
在經濟增長趨緩、電力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依舊大肆發展火電,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的進一步下降,全行業都有可能陷入虧損的狀態中,在產能過剩的泥沼里難以自拔。清潔的能源遭到大量浪費,剩下的只是更多的塵與煙。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