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有關部門發布了新一版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到2020年,鐵路網規模達到1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3萬公里的建設目標;同時規劃到2025年,鐵路網規模達到17.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鐵路3.8萬公里左右。
《規劃》提出的2020年與2025年鐵路網規劃目標,將顯著改善我國綜合交通體系的供給水平;尤其是2020年3萬公里、2025年3.8萬公里的高速鐵路網規劃,將極大地提升我國區域間快速運輸的能力與服務水平,有利于加速我國大國、強國地位的形成,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規劃》方案分高速、普速兩個層面提出了以構筑“八縱八橫”主通道為內容的高速鐵路網發展方案,以及以提高對扶貧脫貧、促進對外開放、強化國家安全等方面的支撐保障能力為目的的覆蓋廣泛、通邊達海的普速鐵路網發展方案。高速鐵路網基本連接省會城市和其他50萬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實現相鄰大中城市間1至4小時交通圈,城市群內0.5至2小時交通圈;普速鐵路連接20萬人口以上城市、資源富集區、貨物主要集散地、主要港口及口岸,基本覆蓋縣級以上行政區,形成便捷高效的鐵路物流網絡,提供覆蓋廣泛的鐵路運輸公共服務。
在目前我國的既有鐵路網中,繁忙干線依然存在不少瓶頸路段。《規劃》方案結合新線建設以及對既有鐵路的擴能改造,將形成跨區域、多通路、便捷的區際大容量通道。在中西部地區,規劃了旨在促進脫貧攻堅和國土開發鐵路,可擴大中西部地區鐵路網覆蓋面。例如,通過完善進出西藏、新疆通道以及建設西南沿邊鐵路,形成了進出西藏、新疆、青海及四省藏區的便捷通道,可促進沿邊地區的開發開放。在海運與鐵路聯運方面,以主要港口為重點,加強疏港型、園區型等支線鐵路建設,有利于促進干支銜接、改善多式聯運的港口集疏運系統。
總的來看,修編的《規劃》方案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及《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等上位規劃為指導,較好考慮了2025年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需求,針對中西部地區鐵路網絡的不足,完善了路網布局與路網覆蓋面,使區域布局更加均衡,解決了部分結構性矛盾;同時,《規劃》方案強化了區域之間、國家重點發展的各城市群之間的快速、高效聯系;《規劃》方案涵蓋了城際客運系統、現代物流、綜合樞紐等環節的內容,注重多式聯運以及各種交通方式的銜接與政策配套,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為引導,提升經濟發展輻射力。“一帶一路”戰略涉及60余個海外國家與地區。修編的《規劃》方案較好地考慮了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對鐵路建設的需求。例如,在面向“一帶一路”西北方向,通過烏魯木齊、喀什為支點的相關線路建設,構建經中亞、西亞、南亞分別至歐洲、印度洋的國際大通道,經巴基斯坦形成我國通往印度洋的陸地通道。在西南地區,以昆明、南寧、拉薩為支點,構建經東南亞、南亞至印度洋的國際大通道,可加快中老泰馬新、中緬泰馬新通道的建設,有利于強化我國與東南亞各國的經濟聯系。在東南沿海,以大連、秦皇島、天津、青島、連云港(4.950, -0.06, -1.20%)、上海、寧波、福州、廈門、深圳、廣州、湛江、海口等沿海城市及相關港口為支點,完善港口后方鐵路集疏運體系,提升鐵海聯運陸橋通道的競爭力。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鐵路尤其是高速鐵路發展迅速,極大地改善了我國中長距離客貨運輸的供給狀況,高速鐵路已經成為相關通道內中短距離小汽車出行以及中長距離民航運輸的重要替代方案,為城鄉居民出行提供了高質量的出行供給。
我國高速鐵路的運營帶來了三個顯著的效果:一是高速鐵路開通刺激了沿線城市的經濟增長,使相關通道客貨運輸需求的增速發生顯著變化,刺激或加快了運輸需求的增長速度;二是高速鐵路的開通改善了相關通道內的交通結構,單耗大的道路與民航運輸占比有所下降,能力大、排放低的鐵路運輸占比顯著增加;三是高速鐵路客流的大部分來自相關通道內的誘發客流,來自民航、公路及小汽車的客流僅占小部分。
可以看出,鐵路尤其是高速鐵路的發展顯著改變了相關通道內綜合交通的供給,有效提升了通道內客貨運輸的供給水平,對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次修編《規劃》針對2020年及2025年社會經濟的發展提出了能更好滿足國計民生的鐵路發展計劃,將為下一階段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