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浮時代悄然而至,正在引發越來越高的關注。
11月27日,在“2016軌道交通產業國際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實驗室主任錢清泉透露,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5條以上中低速磁浮商業運營線路,相關建議已遞送中央,“目前來看問題不大”。
據記者了解,2015年10月份,由包括錢清泉在內的17位中國工程院院士、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6位大學教授聯合署名了一份《關于加快中低速磁浮交通推廣應用的建議》,希望明確中低速磁浮交通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擴大應用規模。
業內人士分析,我國市軌道交通發展進入快車道,至2020年基礎設施投資規模約1.8萬億元,帶動的產業規模約2.5萬億元,完全可以容納中低速磁浮交通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而隨著我國城鎮化戰略的推進,亟待解決城市交通、能源和環境等問題。中低速磁浮交通具有振動噪音小、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等優勢,在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院士呼吁重視磁懸浮戰略
雖然我國自1980年代就開展了磁浮交通技術研究,但直到今年這項技術才在國內掀起關注熱潮。
今年4月1日,國內第一條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施工、自主管理的長沙中低速磁浮正式通車試運營。長沙中低速磁浮連接高鐵長沙南站和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全長18.54公里,設計時速100公里。此前,上海已經有一條中德合作開發的磁懸浮商運線。
不過,相比國際,我國中低速磁浮交通仍然起步較晚。美國、日本、德國、韓國都是從事磁浮交通技術研究的主要國家。
在業內人士看來,院士們的迫切心情,和目前我國正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密切相關。一方面,我國人口眾多,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潛力巨大。另一方面,城鎮化戰略中,中低速磁浮交通不僅能提供軌道交通支撐,解決傳統軌道交通振動、噪聲問題,還能延伸傳統軌道交通產業鏈。建議書認為,“中低速磁浮交通建設過程中,可最大限度避免拆遷矛盾,投入運營后,可減小噪聲和振動對周圍居民的干擾。”
錢清泉表示,中低速磁浮的作用可以和輕軌、單軌相比。地鐵雖然運量大、能耗低,但是建設周期長、投資太大。
記者也特別注意到,就工程造價來看,建議書稱,長沙磁浮工程造價為2.4億元/雙線公里,而2014年全國地鐵平均造價約為6億元/雙線公里。
就外界普遍關心的電磁輻射問題,錢清泉也特別做了解釋,稱電磁場測試結果表明,車內外的磁場都明顯低于國際和國內相關標準的限值,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產業鏈基礎已經具備
值得一提的是,院士們之所以積極建議擴大中低速磁浮的推廣應用,還有一條重要原因就是,我國發展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統的條件已經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唐山、株洲3條中低速磁浮試驗線為產業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兩條在建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線將形成完整的產業化能力(北京S1線、株洲機場線)。
“我國已經掌握了中低速磁浮交通的核心技術、特殊技術、試驗驗證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并且具備了磁浮列車系統集成、軌道制造、牽引與供電系統裝備制造、通信信號系統裝備制造和工程建設的能力,擁有較完整的產業發展能力。”建議書指出。
據記者了解,目前從事磁懸浮核心技術研究的高校包括有國防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能夠提供車輛制造的包含中車株機、中車唐山、成都成飛;此外,還有專門的橋梁、軌道施工方。
建議書同時建議,采用多元融資模式發展中低速磁浮交通,鼓勵采用市場化手段發展中低速磁浮交通,引進社會多元投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