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出現持續放緩,既與同比基數相對較高有關,也是經濟運行的客觀規律使然,對經濟增長影響有限。從中長期看,我國基礎設施投資仍然有巨大的空間和潛力。應繼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不斷優化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
國家統計局5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2.4%,比一季度放緩0.6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放緩10.9個百分點。
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長期以來,基礎設施投資在我國經濟增長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隨著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持續放緩,不少人擔心會影響補短板進程,并對宏觀經濟的平穩走勢帶來不利影響。
其實,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已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中國經濟新常態呈現的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特征,必然也會在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留下深刻烙印。
一方面,隨著經濟增速從過去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換擋,投資增速必然也會相應地換擋。這是因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持續開展大規模投資建設,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規模已經十分巨大,其投資增速不可能再像過去一樣保持動輒20%以上的增長速度。從這個意義上說,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逐步放緩,是經濟增速換擋的外在表現,也符合經濟運行的客觀規律。
另一方面,在長期的基礎設施投資中,我國把大量的資金集中投向了鐵路、公路、機場等領域,這些領域投資所需要資金規模大,對相關領域的投資帶動效應明顯。經過多年投資建設,在一些相對發達地區,基礎設施大規模投資的階段已經基本完成,不能再搞“大水漫灌”,而是要更加注重提升投資效率,這也是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在一些相對落后地區,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雖然仍處在大規模投入發展階段,但也需要穩步推進,不可能“一口饅頭吃成胖子”。而且,在投資過程中還要吸取發達地區的經驗教訓,避免由于追求速度和規模造成盲目投資、重復建設。
另外,按照三大攻堅戰的要求,有關部門采取了進一步規范清理PPP項目,并規范地方舉債融資行為等措施。這些舉措短期內對基礎設施投資增長也會帶來一定影響。
由此可見,我國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出現持續放緩,既與同比基數相對較高有關,也是經濟運行的客觀規律使然。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雖然在放緩,但仍然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屬于比較快的增速。而且,近年來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今年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8%,高于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46.5個百分點。因此,目前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放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有限。
從中長期看,我國基礎設施投資仍然有巨大的空間和潛力。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管網等基礎設施領域仍然存在不少短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基礎設施人均資本存量只有西方發達國家的20%到30%;西部有些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存量與東部相比,差距也是比較大的,只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這些短板和差距,正是今后補短板的著力點。因此,我們仍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繼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不斷優化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克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努力為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創造堅實的基礎。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