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化營銷與“后市場”崛起
除了自身擁有技術、人才、資本、資源優勢,山重建機進軍培訓市場,還在于未來幾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增長將推動“后市場”逐步崛起。作為工程機械保有量全球最大的國家,中國“后市場”的發展空間也將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對維修操作人員的需求將隨之呈現井噴態勢。
據了解,“后市場” 概念最早由美國汽車公司提出,原意是指1美元的汽車被銷售,就會產生約8美元的相關服務市場,包括汽車的配件供應、汽車改裝、維修保養、精品美容和車載電器等。
隨著市場的完善和發展,“后市場 ”的概念延伸到了多個行業和領域,并進入中國。2012年濰柴在業界首次提出“發動機后市場”理念,即發動機銷售后,圍繞發動機使用過程中的各種服務,如定期保養、更換配件、添加機油燃油、維修服務、再制造和金融服務支持等。
現在山重建機在全國有60多家經銷商,銷售、服務網點600多個,并在歐洲、南美、非洲、中東等地區構建了銷售網絡。
追求以差異化營銷突破發展的山重建機,也在挖掘機的“后市場”上大做文章,如建立培訓學校、融資租賃以及籌備二手車交易等。山重建機期望通過主動創造,發揮營銷模式的競爭力,以品牌號召力和渠道力量保持差異化競爭優勢。而“后市場”服務平臺的整合與快速發展,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選擇。
這樣,除新車銷售帶來的服務人員增加外,融資租賃、工程承接、二手車交易均需大量維修、操作人員。“學員可以到經銷商那里工作,也可到我們承接工程的工地工作。依托企業強大的"后市場"服務平臺,安排就業對我們而言不是問題。”徐國杰表示,為企業輸送人才是山重建機投入大量資金、人力辦培訓學校的初衷。
同時,山重建機培訓學校也面向社會招生,讓更多的學員分享大國企辦學的資源優勢,在中國工程機械領域“后市場”中迎來更好的就業機遇。
點評:面向社會是責任是擔當
許多大型企業都建有培訓學校,常年為企業培養人才、儲備人才。在充足投入的支持下,這些緊跟時代步伐的培訓學校一般都師資力量雄厚、設備先進、技術領先。同時,對這些隸屬于企業的培訓學校而言,沒有資金來源之憂,也沒有經營壓力,因此很少面向社會招生。許多人也因此對企業培訓學校知之甚少。
與之相比,社會上的職業培訓學校卻往往是在資金掣肘、教學實習設備落后、師資力量不足等情況下,想盡辦法擴大招生,通過收取學費維持運營或賺錢。
如果讓擁有資源平臺的企業培訓學校敞開大門面向社會招生,讓企業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既是亟待就業的年輕人之福,也是大型國企積極踐行社會責任之舉。
因此,山重建機培訓學校敞開大門歡迎不同年齡、不同學歷的年輕人來培訓實習,為更多的年輕人提供就業平臺,無疑充分顯示了其作為大國企的責任和擔當。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