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二五”末,我國內燃機工業再制造將形成35萬臺生產能力。與原始制造相比,再制造可節約能源消耗80%、節省材料70%以上,降低制造成本30%~50%。內燃機再制造不僅可以減少廢棄物,環境效益可觀,而且節能節材,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十分顯著,是促進內燃機產業持續發展、推進節能減排和建設“兩型”社會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戰略意義的舉措。
5月27日,《內燃機再制造推進計劃》推進工作會議暨內燃機再制造產業聯盟成立大會在江蘇張家港舉行。按照推進計劃,到“十二五”末,內燃機工業再制造的生產能力、企業規模、技術裝備水平將顯著提升,全行業將形成35萬臺各類內燃機整機再制造生產能力。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楊鐵生表示,加快發展再制造產業是推進工業循環式發展的必然要求,內燃機再制造推進計劃的實施有相關人員的共同參與,沿著既定方向去努力,一定會實現預期目標。
再制造產業順勢而生
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國內燃機產品社會保有量為3.8億臺,已是名副其實的內燃機制造大國。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邢敏介紹,內燃機工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就業面廣、消費拉動大。內燃機使用量大、范圍廣、熱效率高,是目前人類所能掌握的熱效率最高的移動動力機械。與汽車產業一樣,作為世界內燃機制造大國,內燃機產品的廣泛應用和制造產業的持續發展,對保障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健康運行至關重要。
楊鐵生也表示,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即使采用目前最先進的技術,完成工業化所需的能源資源規模也將是空前的。歷經多年的累積,我國已經步入機電產品報廢高峰期,如果固步自封于“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生產和消費模式,不去實現廢舊產品循環利用,資源、能源和環境都將難以為繼。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尋求一種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加快推進工業循環式發展,以破解能源資源約束和緩解生態環境壓力。在這種背景下,再制造產業可以說是順勢而生。
再制造經濟、社會效益明顯
內燃機再制造是指將失效的內燃機進行集中拆解、零部件清洗、檢測分類,按照原新產品技術規范要求,通過一定的工藝重新加工制造后,使再制造后內燃機產品的使用壽命及其動力性、經濟性、環保性、可靠性等指標不低于原型機新機的標準要求。
實施內燃機再制造利國利民,既可實現大量失效產品資源化利用,也有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國內外產業的實踐表明,報廢內燃機的缸體、曲軸等重要零部件多數為局部失效,通過成形、修復等再制造加工,在不改變形狀和本體材質的情況下能夠恢復其尺寸、精度和性能。與傳統廢金屬回收利用處置方式相比,再制造能夠回收報廢產品所蘊含附加值的70%左右;與原始制造相比,再制造可節約能源消耗80%、節約材料70%以上,降低制造成本30%~50%;內燃機再制造不僅可以減少廢棄物,環境效益可觀,而且節能節材,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也十分顯著。
從整機向重要配附件全面發展
從內燃機再制造的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看,推進計劃明確指出了當前的重點任務,即:突出重點領域,盡快形成內燃機再制造產業化規模;加快技術創新,大力提升再制造技術能力和裝備水平;發展逆向物流,保障再制造舊件穩定供應;完善標準體系,加強信息監管,規范再制造生產行為。
以當前內燃機產業再制造的主要產品——柴油發動機為例,關鍵零部件包括氣缸體、氣缸蓋、曲軸、連桿、凸輪軸、齒輪室、飛輪殼等;內燃機配附件則包括增壓器、發電機、起動機、機油泵、燃油泵、水泵等附加值較高的零部件。據筆者了解,目前外資與合資的一些企業,如卡特彼勒、康明斯、東風康明斯、博世等,由于其技術的整體化特征,已經在開展包括增壓器、燃油泵、噴油泵、噴油嘴等一些高附加值產品的再制造。國內的一些主要再制造企業,如濰柴等,也在與其相應供應商一道推進主要配附件的再制造業務。
獨立的第三方再制造公司也是產業的重要支撐力量,尤其是對于一些相對小型和通用的配附件的制造而言。廈門三立汽車配件公司(以下簡稱廈門三立)是在國內從事再制造業務最早的公司之一,從1988年即開始進入再制造領域,專門從事發電機和起動機再制造業務,該公司總經理連敏向筆者介紹,2013年廈門三立的業務量已經達到50萬件。另一家來自廣東佛山的老總向筆者表示,他們準備承接的德國增壓器再制造業務,從資源、裝備等各個方面已經準備就緒,但是目前廣東地區的一些政策限制使得公司還無法落地。他這次來參加內燃機再制造推進計劃工作會議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長三角周邊尋找一個適合公司落腳的產業園區。
解決企業困惑讓產業持續前行
盡管再制造有著諸多優點,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形成應有的產業規模。以2007年即進入內燃機再制造產業的濰柴來看,這家最初引進美國技術的柴油機企業,從2009年正式開展再制造業務以來,一年一個臺階,2013年已經實現1.18萬臺的產銷量,在國內名列前茅。濰柴再制造總經理助理王圣斌告訴筆者,國內目前的狀況是用戶對再制造產業缺乏了解,而各相關企業對產品售后規定不一樣,用戶對再制造性能、效能及售后服務缺乏了解,致使不少用戶在是否使用再制造產品上顧慮重重。
另一家國內主要的內燃機再制造企業——無錫大豪的總經理蔣伯明向筆者表示,無錫大豪自2011年投產以來已經完成了起步階段的工作,但在運營中與其他一些企業一樣也存在著不少迷惑,如舊機資源的取得沒有取得突破,《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管理條例》的修改稿至今還沒有發布;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實施方案還沒有落地;再制造產品在國家稅收減免方面也沒有得到任何利好政策。
其實,總體上處于起步階段的國內再制造產業,還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筆者看到的一份由康明斯與東風康明斯所完成的《再制造產業財稅政策研究》的報告中,就對國外幾個成熟再制造市場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在成熟市場國家,無論是舊件進出口,還是產業政策、法律法規,對再制造產品和新品來講一樣,沒有專門針對再制造的特殊政策和限制。康明斯再制造中國區總經理彭益鈞說,目前中美兩國再制造相關企業所面臨的最大差異是,在國內每一個交易環節都必須交納增值稅。
“十二五”末將形成35萬臺內燃機整機再制造能力
內燃機再制造推進計劃的主要目標是:到“十二五”末,內燃機工業再制造生產能力、企業規模、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升。全行業形成35萬臺各類內燃機整機再制造生產能力,3萬臺規模的整機再制造企業6~8家,3萬臺以下規模的整機再制造企業6家以上;增壓器、發電機、起動機、機油泵、燃油泵、水泵等關鍵零部件規模化配套企業30家以上。
內燃機再制造推進計劃的目標還包括:建立一批乘用車、中重型商用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發電設備、船舶動力、石油機械、鐵路機車等內燃機再制造示范工程。初步建立全行業舊件逆向物流體系,一批核心企業建成舊件回收網絡系統。再制造成形及檢測等共性關鍵技術在行業內廣泛使用,內燃機再制造工藝、技術及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再制造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再制造產品配套服務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全行業實現年節約金屬40萬噸,節能35萬噸標準煤,新增就業崗位2.5萬個,降低終端消費者使用成本100億元。
形成再制造意識乃當務之急
節約能源和資源,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是從事內燃機再制造產業多年的企業人員對筆者表達的共同心聲。濰柴再制造、無錫大豪、東風康明斯、廈門三立的幾位企業負責人均表示,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國內還沒有完全形成再制造意識的背景下,只有通過不斷努力形成再制造的產業氛圍,才能讓人們逐漸接受再制造這一利國利民的新生事物。
對現有進出口政策限制和國內相關政策的解禁,國內、國際市場兩個渠道、兩個資源的利用,國家財稅政策的支持,是參加這次內燃機再制造推進計劃工作會議代表們談得較多的話題。廈門三立就提出了能否采取類似家電下鄉式的刺激消費手段,來鼓勵內燃機相關用戶及時更新已經不符合國家相關法規的老產品,使用戶從觀念上開始轉變,從而激活再制造市場。東風康明斯也提出,希望政府相關部門研究制定對再制造企業流通環節增值稅的減免政策,應永久減免舊件退回環節的增值稅。同時,他們也提出了擴大“以舊換再”的補貼范圍、支持舊件回收、鼓勵政府和國有企業采購再制造產品等的一系列措施。
再制造產業孕育著巨大的合作潛力,發展再制造產業需要相關各方在技術、市場、服務以及監管體系等方面積極溝通、加強協作。楊鐵生強調指出,要積極營造內燃機再制造產業的政策環境,有關地區工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本地區內燃機再制造產業的指導,加強對推進計劃實施單位的管理和政策資金支持。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