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山地大國,山區農業經濟的發展潛力巨大。然而,長期以來,山區農業生產的發展受到地理條件、種植規模等因素影響,生產依然以人力、畜力為主,農業機械化水平與平原相比嚴重滯后。
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業機械在村組和田間使用不方便,造成農機作業量小,使用率低,不能用于開展社會化服務作業。此外,政策投入支持力度不夠。國家補貼資金比較有限,同時政府用于農機的財政支農資金比例低,金融支持力度小,不能滿足農戶購買農機的需要。
加快發展山區農業機械化,一是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廣中小型農機具。要結合山區的實際和農民的需求做好發展規劃,制定短期和長期發展目標,集中有限的資金和財力,選準主要作物和關鍵環節,逐個突破。
二是積極探索適合山區特點的農機推廣方式。針對山區地塊小而散、作物品種多的特點,應大力發展農機經營大戶或農機合作組織。根據農機具作業量及所服務的農戶種植的面積合理配置耕整機、插秧機、播種機、收割機等機具。
三是要加大政策、項目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銀行、金融機構要積極給予信貸支持,提供各種低息貸款,幫助解決農機服務協會流動資金的不足。農機合作組織要重點圍繞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開展機械化服務,提供農機供應、修理、培訓、技術咨詢等多層次服務。同時,完善山區購機補貼政策,適當擴大山區農民購機補貼的范圍,提高農機購置補貼比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