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部署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打造長江經濟帶。據業內人士透露,長江經濟帶協調發展整體意見已經明確,有關部門將很快發布規劃,下一步將進入落實階段。
而隨著橫跨我國東中西部的滬漢蓉高速鐵路全線通車,串聯起整個長江經濟帶的客貨動車大通道將正式形成,這也為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打下便利基礎。
長江經濟帶有利于經濟穩增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布局與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陳耀認為,長江經濟帶貫穿東中西部地區,對未來經濟增長起到支撐作用。其向西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連接,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有助于長江經濟帶各省市進入國內、國際市場,帶動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
據了解,長江經濟帶概念的提出已有近30年,最初為7省2市,總面積148.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15.5%。而今,歷經四個發展階段,作為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兩橫三縱”主體的長江經濟帶橫貫國內腹心地帶,已擴圍至9省2市(增加云南、貴州兩省),總面積205.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21.4%,含有6億人口。
如今,長江經濟帶的建設已成為國家新戰略下最大的區域聯動,其地理位置,上接京津冀、西聯絲綢之路、右接長三角,下聯珠三角,起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在經濟作用上,被視為短期穩增長、長期調結構的重要抓手。
盤古智庫城鎮化首席研究員、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認為,京津冀一體化、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長江經濟帶這四個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中,長江經濟帶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當前可發展潛力空間也最大,布置長江經濟帶有必要也有價值。隨著產業的升級,人口集聚和基礎設施的改善,將有利于經濟穩增長,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利好交通運輸業
新一屆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長江經濟帶建設,今年以來,繼“要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被寫入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4月28日,李克強總理在重慶召開11省市座談會,研究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而本月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部署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打造長江經濟帶,包括加快實施重大航道疏浚整治工程,建設鐵路、公路和航空立體交通網絡,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三項重點工作。
中銀國際研究報告認為,這表明政府將通過進一步出臺“微刺激”政策來穩定經濟增長放緩。預計下半年基礎設施行業尤其是交通運輸服務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可能進一步加快。
對此,易鵬表示,長江經濟帶的建設首先帶動的是交通運輸業、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發展。從當前中國經濟回旋空間和東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戰略角度考慮,長江經濟帶在當前穩增長的背景下地位尤為重要,可能會進一步加大航道的疏浚、航運的能力,地鐵交通網絡等交通運輸和基礎設施的投入,應該很快會出臺重要項目。
打破行政壁壘是關鍵
業內專家指出,長江經濟帶已成為國土開發和經濟布局空間中的關鍵步驟,和沿海經濟帶共同構成了經濟發展的黃金走廊,將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空間主干框架。協調發展長江經濟帶已成為共識,未來在落實過程中要如何打破區域間的行政壁壘是下一步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此,陳耀認為,可以請國家有關部門(比如發改委)來做前期規劃,規劃完成后有必要建立一個權威性的、統一規劃和管理的部門進行規劃協調,做好不同省市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方面互聯互通的工作。
易鵬認為長江經濟帶的建設要注重培育市場主體,讓市場主導。政府要簡政放權,弱化其配置資源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各種要素自由流動,進而推動一體化建設,打破行政壁壘。
“推動長江經濟帶,也是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市場三方面一體化的進程。要提高長江經濟帶的質量和效益,社會保障一體化是關鍵的一環,這是影響人口流動、資金流動的重要因素。”易鵬表示。當前以北京、上海為主的一線城市,社會保障水平較高,而長江中游城市群與成渝城市群內許多城市社會保障水平較低,應當加速該區域社會保障由碎片化向一體化推進。長江經濟帶許多地區的社會保障都以省統籌,易鵬建議,將來應當變成能夠跨長江區域的統籌。此外,應當逐漸完善并實施積分制。外來人口可根據積分制所獲得的各項福利在整個長江經濟帶間自由轉移,而非局限于某個城市。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