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套設備連續被訂購的喜訊傳遍全公司,極大的鼓舞了全體干部職工的士氣,經過各生產車間的努力,成套設備中的各產品已陸續下線,進入調試、驗收階段,部分設備也按期向用戶發運。
SAM240攪拌站是廣西南寧一用戶采購成套設備的主要產品,目前已按用戶的要求將各部件陸續發往工地,由于該產品體積較大,要求本月底就投入正常使用,時間非常緊,經過用戶同意,不在廠內進行試安裝調試。本著對用戶高度負責、確保產品質量的原則,公司對該設備的每一細節都不放過,特別是部分外協加工件。SAM240攪拌站的反吹裝置原計劃由外協廠家生產,經廠家多次試制,效果均不理想,6月9日上午,公司領導決定:返回公司內部試制。任務確定后,在總經理李長安、副總經理司小柱等公司領導的帶領下,工程機械研究院、生產制造部、鉚焊、機加、裝配、綜合等相關車間積極配合,大家齊心協力、為反吹裝置的順利出產連續奮戰。
反吹裝置是攪拌站的一個關鍵的部件,質量要求高,制作困難,攪拌站研究所接到任務后,全體員工6月10日、11日連續加班,對反吹系統的設計進行優化改進,工藝研究所所長高曉輝帶領工藝所部分員工密切配合,對設計方案和加工工藝進行修訂。11日上午工程機械研究院將所有技術資料送至生產制造部,生產制造部立即安排下發各生產車間。研究院也安排技術人員24小時值班,為車間提供技術服務。
鉚焊二車間當天中午就開始畫圖、排版、進料、下料,下午三點將所有零件就加工完畢,轉移至下工序。
鉚焊一車間11日下午接到反吹裝置的生產任務,拿到圖紙后,主任楊紅星親自帶隊,王兆生、王波、蘇小倫為骨干的隊伍消化圖紙、工藝,并與上道工序聯系配料,前期加工不管是車工、銑工還是鉗工,為了為后工序爭取更多的時間,他們在加工鋼料還很燙手的情況下,用風扇將原材料吹涼后加工。在滾圓時,由于料薄,直徑小,三型車軋圓非常困難,蘇小倫積極想辦法,采取加墊板、拉導鏈的方法完成了卷圓。在機加一、機加二和綜合車間的大力配合下,到晚上10點多,各種零件已配齊,他們立即劃線拼配,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三點;接著,焊工楊新生、李志等三人連續干到早上6:00把三種部件全部焊接檢驗完。他們通宵達旦、不辭勞苦,將反吹裝置三種部件保質保量的交給下道工序車間。
6月11日下午5:00,機加二車間接到攪拌站的反吹裝置中的十余種零件的加工任務。時間緊、任務重,車間馬上組織相應工種的操作人員及相關的職能人員進行安排分工,工人師傅們連續工作,特別是支部所有的黨員同志,帶頭加班加點,不怕苦、不怕累,互相幫助,一直堅持工作到凌晨0點左右,完成了所有的加工任務。
機加一車間主任黃曄和車間的師傅一直等到凌晨2點,將上工序轉來的零件連夜加工;綜合車間主任付懷玉親自督戰,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零件加工;物資供應公司采購員董小剛11日下午5點接到通知,需要采購彈簧,他立即帶著圖紙出發,到市場上尋找,保證了配套。生產制造部部長蔡定宏也一直跟在現場,親自督戰,調度員遲建軍分別到各車間解決各種問題。生產系統各部門緊密配合、團結協作、任勞任怨,12日周四中午,所有零部件全部加工完成,保證了成套設備按時發往工地。
搶進度、連軸轉,齊心協力攻難關,在緊急任務面前,大家不推辭、不埋怨、不計較個人得失,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一盤棋思想,確保了用戶的需求,維護公司的信譽,這就是陜建機械人鍥而不舍的企業精神所在。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