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 勢
需求低速增長 煤價仍將低位運行
從市場需求情況來看,國家治理環境、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煤炭需求將低速增長。能源結構優化,將進一步減少煤炭需求。從前5個月情況看,非化石能源發電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水電增長11.3%,核電增長14.5%(前5個月新增核電裝機329萬千瓦),風電增長14.7%,而火電增速僅4.2%,比去年全年增速回落2.7個百分點。
從今后幾個月發展趨勢看,溪洛渡—浙西跨區輸電線路將投產,加上之前已投產的跨區輸電線路,將使四川、云南等地水電大量輸往華東、華南等地;核電還將投產500萬千瓦左右,且全部集中在沿海地區,預計減少電煤消耗2000萬噸以上。經濟增長速度趨緩,主要耗煤產品產量增速明顯回落。前5個月粗鋼、水泥、平板玻璃、化肥等增速為2.7%、4.1%、4.3%和0.3%,同比分別回落5.3、4.8、5.5和9個百分點,煤炭消耗下降。
從市場供應情況分析,一方面煤炭產能正處于集中釋放期,另一方面受國際煤炭市場供大于求和煤炭價格偏低以及一些電廠已經建立起比較穩定的進口煤采購渠道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煤炭進口總量或將繼續保持高位。
綜上分析,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方面預計,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煤炭市場需求趨緩與煤炭產能釋放的矛盾愈加突出,煤炭價格下行的壓力不斷加大。
分析下半年市場走勢,楊進先從市場變化角度進行了預測。他指出,隨著我國宏觀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能源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經濟增長面臨一定壓力,造成沿海地區對煤炭需求不旺,并且今年南方雨水充沛,水電呈現顯著回升態勢,火電受到擠壓。數據顯示,1~5月水力發電量為280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5%。
進入7月份,國內多地氣溫逐漸攀高,部分地區用電量迅速增加。但這一因素仍然難以抵擋庫存高、需求弱等因素對于煤炭市場的影響。作為反映沿海地區動力煤供求形勢的先行指標的海運費持續下行,當前個別航線出現企穩態勢。作為煤炭市場風向標的煤炭價格不斷下降,預示著內貿動力煤需求保持著低迷、甚至萎縮的狀況。
受工業用電不振,民用電不強等因素影響,下游沿海六大電力集團日耗偏低,對煤炭需求不足,促使港口和電廠庫存高企。盡管沿海六大電廠日耗合計數出現了4萬~5萬噸左右的增加,但改變不了煤炭市場供大于求形勢,也扭轉不了發煤企業的被動局面,電廠采購積極性依然偏低。電廠主要消耗自身的高庫存,對北方港口下水煤維持剛性拉運,促使沿海煤市繼續下行。
綜上分析,楊進先告訴記者,預計下半年居民用電和工業用電量難以出現大幅的提升;南方地區降雨頻繁,電廠耗煤低位、庫存高位、市場低迷的情況難有改觀。后期煤炭需求增速將進一步回落,全國煤炭市場供應寬松、結構性過剩的態勢會持續下去,北方港口庫存在全年可能維持高位,國際動力煤的低價資源也將持續沖擊國內市場,因此預計下半年動力煤價格將保持低位運行。
建 議
落實相關政策 為煤炭企業減負
針對當前煤炭經濟運行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在廣泛調查研究和聽取企業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幾個方面建議:一是加強總量控制。二是推動政策落實。三是支持企業可持續發展。四是及時調整煤炭進出口政策。統籌進出口關稅,將煤炭進出口關稅調整到同一水平,鼓勵東南沿海利用國外優質煤炭資源,支持我國大型煤炭企業煤炭出口。五是加快市場體系建設。推動《煤炭貿易標準化合同》研究與發布工作,規范交易行為;支持并推動《商品煤質量標準》研究,提高我國煤炭產品質量水平;盡快發布《商品煤質量管理辦法》,限制劣質煤生產和消費;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強化合同履行監管,督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與此同時,姜智敏建議,全行業認真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加強行業自律。堅持依法辦礦,做到不違規建設、不違法生產、不超能力生產,不搞惡性競爭,注重維護行業整體利益。堅持誠信經營,提高產品質量,認真履行合同,維護市場穩定。
第二,加快轉型發展。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優化存量、提升增量,推動煤礦現代化,實現規模發展。積極拓寬煤炭利用范圍,推動上下游產業融合發展。
第三,強化企業管理。加強市場監測與分析,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及下游行業發展變化,準確把握市場走勢,科學組織生產經營。深化企業內部改革,依靠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加快結構調整實現轉型升級。注重內部挖潛,努力降低成本費用。強化資金管理,加強貨款回收,防范企業風險。創新商業模式,加強與用戶的戰略合作,細分市場,努力為用戶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和優質服務。注重安全生產,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穩定職工隊伍。
第四,積極爭取政策支持。煤炭企業要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積極向地方政府反映企業面臨的困難,爭取政策支持,努力保持企業平穩運營。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