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云南魯甸“8·3”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也始終心系魯甸,第一時間展開緊急救援。徐工集團、山東臨工、山推股份、雷沃重工、廣西柳工、廈工機械、三一重工等工程機械企業,都在第一時間調集救援設備趕往現場,冒著余震危險不分晝夜展開超負荷救援工作。
工程機械企業迅速反應
8月3日,云南昭通魯甸發生6.5級地震,截至8月10日,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這次地震的特點是震區烈度大,次生災害嚴重,遇難人數激增。
據云南省首次發布的地震烈度圖,此次地震災區最高烈度達Ⅸ(9)度。所謂地震烈度,是指一次地震發生以后所造成影響的一種標度。一般來說烈度從震中最高,然后逐漸向邊緣衰減。我國將烈度分為12個等級,VI度及VI度以上就會對地表建筑有所損害。專家認為,相對于一個6.5級的地震,震中區的烈度達到了IX度是偏高的,這是導致本次地震傷亡和財產損失的一個原因。
另據一位云南當地的專業人士表示,關于地震有三個概念:震級、震源深度、烈度。震級是地震的能量大小,烈度是對地面建筑的破壞力大小。同樣震級,如果震源深度深,則烈度(對地面的破壞力)小,但地震傳播的距離也會遠些;如果震源淺,烈度(對地面的破壞力)就大,但地震傳播得也近。此次魯甸地震,12公里的震源深度,是屬于非常淺的地震,所以對地面的破壞力非常大。目前云南省的抗震標準,大部分地州都是7級烈度,還有幾個地州是6級。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國內的工程機械企業均在第一時間將抗震救災的重要設備,如挖掘機、裝載機以及一些救災服務車輛迅速運抵災區,投入到緊急的救援工作之中。
徐工集團成立救援隊,緊急調集昭通周邊的19臺各類工程機械設備馳援災區。截止到8月4日下午,徐工已有7臺裝載機、4臺挖掘機、2臺起重機進入魯甸災區。
山東臨工在第一時間成立抗震救災領導和執行機構,聯合云南經銷商———昆明昆榮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一天之內集結包括大型裝載機、挖掘機和服務車輛在內的數支搶險救災小分隊。同時,由山東臨工組織的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知名公益組織——“中國好司機”俱樂部也開始緊急行動。
山推股份及時召開兩次抗震救災專題會議,其云南昭通市代理公司迅速與昭通市政府相關部門取得聯系,兩次調撥山推裝載機SL50W趕赴災區。
福田雷沃救災服務隊也正在深入災區。目前,由雷沃裝載機、雷沃挖掘機、救災服務車輛及30余名曾經參與過汶川大地震、四川雅安地震、云南彝良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災害營救的優秀機手和服務隊員組成的雷沃抗震救災服務隊,已奔赴云南昭通震區周圍。
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駐云南辦事處積極成立抗震救災小組,同時緊急從云南經銷商各分公司,抽調優秀服務骨干人員及服務車輛,成立柳工機械應急服務小分隊。
工程機械各大企業在第一時間的積極行動,為本次云南地震救援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土方機械一馬當先
裝載機、挖掘機都屬于土方機械,平時主要應用于建筑施工、水利建設、道路構筑等工程中。但在地震災區,這些工程機械設備在疏通道路、運送物資甚至群眾,以及解救被掩埋的群眾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報道,8月5日凌晨,在距離此次震中龍頭山鎮兩公里處,由于一條主干道被山體塌方所掩埋,能夠進出震中的惟一路線,僅剩下龍泉河上的一個小石橋。此時,各種救援車輛均無法直接通行,僅有大型挖掘機除外。而云南應急救災搶修隊借助于幾臺大型挖掘機的幫助,正在嘗試采用更快捷但也富有危險性的方法:為了節省過石橋的時間,他們三五結群,連人帶物資一同站在挖掘機的“鏟子”里,由這個可涉水的大機械把他們從南岸送到北岸。
8月7日,地震引發正在建設的紅石巖水電站上游一處山體滑坡,造成云南省曲靖市牛欄江堵塞形成堰塞湖,河段水位上漲,使得上游數千人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抗震救災指揮部決定炸開300米長的堰塞體,清除堰塞湖,同時在堰塞體頂部開挖泄流槽。這時挖掘機、推土機、裝卸機等機械設備發揮了重大作用,緊急征用數量達到150余臺。
救災行動需進一步專業化
盡管國內各大工程機械企業紛紛將設備運達災區,并組織人員跟隨,但從目前災區情況來看,仍然存在設備、人員不夠的問題。云南省昭通市委書記在一次情況發布會上表示,由于災區道路受阻,而災區溝谷地形多,加上持續性的暴雨,救援車輛和物資無法進入。救援工作目前存在的四大困難之一就是,“嚴重缺乏專業的救援隊伍和設備,大量房屋倒塌需要專業的設備和人員進行救援。”
來自災區的報道顯示,“在龍泉村的倒塌廢墟中挖掘被掩埋者的云南消防大理特勤,正在束手無策——在缺少挖掘機的情況下,官兵們徒手通過簡易工具來挖掘重量極大的水泥板,這大大地降低了搶險救援的效率。”這一點表明,缺乏工程機械設備對救災工作造成的影響。另外,人員的匱乏仍然制約著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一般而言,在救災工作中很多工程機械車輛都是由參加救援的部隊或者武警官兵駕駛的,但用一位曾經參加過地震救援的挖機師傅的話來說,“當時的情況是挖機多,師傅少,畢竟是特殊操作,開挖機和開車完全是天壤之別。”而以歷次救災工作的情況來看,工程機械及救援設備的駕駛員往往是疲勞工作,連續24小時或者幾天幾晚不休息都是常事,“我當時是在都江堰救援,開的鏟車是柳工50C。我最長時間干了3天2夜,車沒油了才休息的,下車后站都站不穩,就那樣躺在地上就睡著了”。上述司機師傅如是說。一方面是存在不少非專業人員,另一方面是超長時間駕駛,使得駕駛員面臨各種危險。在去年四川地震中,就出現過一起挖掘機跌下山崖的事故。而即使是專業的駕駛員,也遭遇過各種險境。一位挖機師傅就說,他在挖泥石流的時候,上面山上塌方,把挖機沖出去很遠;第二次最嚇人,泥石流沖到駕駛室里,把他整個人都埋了。
截至目前,云南地震已經過去10多天,緊接著的災后重建工作將提上日程。建筑、交通、水利等工程仍然需要大量的機械設備,工程機械企業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