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支機械化的民間救援力量
此次發生地震的云南省魯甸縣,地貌錯綜復雜,險山、江河、低谷交織縱橫。通往鄉村的很多道路,受到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影響,不是被堵塞就是被掩埋,如果沒有大型開挖設備打通道路,救援隊伍根本無法達到受災地點開展救災工作。
在此緊急情況下,作為工程機械龍頭企業,三一組織的救援設備直接開進災區,在當地政府部門的統一指揮下,搶挖“生命通道”,幫助受災民眾,積極參與救援。截至8月7日的最新消息顯示,三一挖掘機已經挺進李家山村,正在參與道路搶修工作。
顯然,這樣的救災畫面已不是第一次出現。在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等重大災難救援中,三一提供的工程機械總能派上大用場。在汶川地震期間,看到首支挺進北川的機械化救援隊,北川縣縣長從山上跑下來,握住三一救援隊的手說:“終于把你們盼來了,大伙再也不用手挖肩扛地救人了?!?/p>
在汶川地震救援期間,依靠三一起重機、挖掘機等大型機械設備,救援隊先后開掘出30多公里的“生命通道”,協助消防戰士搶救出20多名幸存者。三一救援隊被譽為“創造奇跡的工程機械救援隊。”
操作手與設備一同進災區的模式,起到了良好效果。雅安地震期間,當有群眾需要幫助或有地方需要大型機械開挖吊裝時,他們很快便能找到三一的救援人員,啟動設備參與救災。這些多次參與救災的員工也被親切譽為“抗震救災老兵”。
就地集結搶抓“黃金72小時”
不管是“老兵”還是“新兵”,大家都知道“黃金72小時”的重要性。無數國人依然記得,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那場地震,這一天被稱為“國殤日”。作為一家心懷責任的企業,三一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向災區伸出援助之手。
汶川地震發生的當天下午,三一董事長梁穩根就向有關部門作出指示,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全力救援災區。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要求三一組織救援隊迅速奔赴災區:“早一點趕到,就能早一點挽救生命?!?月13日中午,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宣布,三一向四川地震災區捐贈1800萬元,并呼吁中國企業積極關心災情,向災區人民伸出熱情援手,支援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
無論是在地震救災、抗擊冰雪、礦難救援等行動中,三一都“快人一步”,為搶救生命贏得了寶貴時間。行業觀察人士認為,這得益于三一“就地集結設備的能力”。
依托公司的全球銷售網絡和客戶資源,在有需要的時候,三一設備可以隨時隨地投入救援工作中,特別是在“黃金72小時”期間,這樣爭分奪秒的速度無疑為救災起到了巨大的積極作用。
除了就地集結設備外,三一還會連續提供救援物資。這種先提供救災設備、再運送物資到災區的行動受到贊賞。
網友“ZIPPO70th”評論說:“我認為三一這次的救援安排是非常完善的。第一、二批及時派出設備和操作人員,搶占黃金時間,后續跟上保障物資,這樣安排是非常合理的。行動證明三一在參與眾多災害救援行動后,確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救援行動超越國界
對三一積極參與救災的這種贊賞,也早已超越國界。三一參與的重大國際救災行動,要追溯到2010年8月5日的智利礦難救援。
礦難發生后的66天時間里,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于此,見證這場與死神賽跑的世紀救援。這是“中國制造”第一次出現在世界級救援現場。
2010年10月13日,33名礦工被順利救出。智利政府對三一的貢獻表示感謝,中國外交部也表示很高興中國企業能為智利礦工獲救做出貢獻。
一年后,在日本福島核危機救援中,三一無償捐贈一臺價值100萬美元的62米泵車,參與福島核電站注水降溫作業,并提供服務支持,贏得日本政府和各界廣泛肯定,62米泵車被日本媒體和民眾親切譽為“大長頸鹿”。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8年到現在,短短6年時間里,三一即參與了10多次國內外的重大救援,受到全球關注。在坦桑尼亞、哥倫比亞、印度等國家,都能看到三一設備搶險救災的身影。
在這些性命攸關的大救援中,三一人和他們的設備共同為災區撐起一片愛的藍天。這份愛,融合了眾多救援的真實故事,也與三一一以貫之的企業文化一脈相承,那就是“國家之責大于企業之利”。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