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屆北京國際工程機械展覽與技術交流會舉辦前夕,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鏟運機械分會再一次鄭重邀請了行業內相關企業的主要領導或銷售經理集聚于北京西宮賓館,討論、商定裝載機價格上調數額及具體實施時間等有關問題。
與2004年的裝載機產品價格協調會相比,“加大裝載機名牌企業的宣傳,產品實行優質優價”是此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所在。但不可否認,調價、調多少仍是分會主持召開會議的重心所在。
根據“2005年鏟土運輸機械行業年會”的會議精神,七家裝載機名牌企業一致同意提高裝載機市場銷售價格,逐步改變中國裝載機行業“產品檔次低、質量差”的錯誤觀念,在國內外市場上提高中國名牌產品的聲譽。為把這項工作抓緊落實、實施,鏟土運輸機械分會研究決定召開此次會議。
其實整個裝載機行業不止一次遭遇過價格困境,臨危授命的價格協調會也不止一次地召開過。
1998年9月7~8日,當時的國家機械局在北京主持召開了“裝載機行業推行市場銷售自律價,確保企業經濟效益座談會”,會上討論通過了“實行裝載機市場銷售自律價的實施細則”,起草了“關于共同遵守裝載機市場銷售自律價的協議”。由于種種原因,實施細則和自律協議未能真正執行。
2001年4月18~20日,工程機械協會鏟運機械分會在上海召開了“2001年裝載機行業峰會”,會議的中心議題仍是阻止裝載機行業打價格戰的問題。會議并未能就價格問題簽署協議,僅象征性地達成了七點共識。
2004年2月22~24日,工程機械協會鏟運機械分會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裝載機產品價格協調會”,最終制定了“關于裝載機行業價格調整的有關規定”,并對調整的時間做了規定,但最終效果卻并不理想。
又一次的價格協調。當人們把關注的目光再次落在裝載機行業的時候,也不免產生諸多疑問:這樣的救贖能產生作用嗎?
畢竟企業的行為外人無法預料,利益最大化是企業經營的最終目標。誰都希望產品價格能夠往上漲,但是又面臨市場競爭問題,價格上漲勢必影響銷量,企業只有在其中尋找平衡點。
更何況,現今各企業產量不斷攀升,市場需求旺盛時自然博得利好,但趕上銷售寒流襲來之際,勢必會造成庫存的增加,如若企業的現金流不能通暢,生存成為頭等大事時,價格戰就不可避免。因為持續不斷的現金流是企業過冬的棉襖。
實際上,價格調整之于企業是很正常的市場行為,也是企業的銷售政策之一。縱觀年初外資挖掘機品牌的漲價浪潮,也都是各企業的獨立行為。因此,不禁想問上一句,國產裝載機的價格調整非得以聯盟的名義嗎?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