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家《質量振興綱要》、《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認證認可工作的通知》和《國務院關于加強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的規定,現就推進交通產品認證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交通產品認證工作的重要意義
交通產品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交通基本建設工程質量和交通運輸的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加強交通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全面提高交通產品質量水平,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交通又好又快發展、做好“三個服務”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
產品認證是國際通行的規范市場和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方式,有利于企業加強產品質量控制,適應WTO規則,提高市場競爭力,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廣泛采用。
交通產品認證是認證機構依據技術標準和產品認證實施規則,證明產品持續滿足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的合格評定活動。建立和實施交通產品認證制度,對從源頭上控制交通產品質量,杜絕劣質交通產品進入交通建設和運輸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二、科學構建交通產品認證工作體系
交通產品認證工作在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認監委)統一管理和監督下,在交通行業產品質量主管部門指導和推動下,根據交通建設和交通運輸發展的需要,結合行業實際,建立政府指導、社會監督、認證機構實施、檢測機構支持的交通產品認證工作體系,按照“突出專業、服務行業、獨立公正、規范高效”的原則開展產品認證工作。
經國家認監委批準,中交(北京)交通產品認證中心有限公司和中國船級社已具備開展交通產品認證的基礎和條件,承擔交通產品認證的受理、審查、頒發認證證書及后續監管等具體實施工作。作為開展交通產品認證的機構,要按照國家認證認可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在批準的業務范圍內認真履行職責,依法開展交通產品認證工作。要結合交通行業實際,進一步研究交通產品的特點,科學制訂交通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加強培訓與考核,增強法律意識和服務意識,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技術素質,提高交通產品認證的有效性和權威性,要做好交通產品認證證書的監督管理工作,確保認證客觀、公正、科學、規范。
簽約檢測機構應具備國家認可的相關資質,嚴格按照交通產品認證標準和認證實施規則完成產品的檢驗工作,出具真實、可靠的檢驗報告,為認證機構提供產品認證檢驗依據。
認證機構及簽約檢測機構要嚴格遵守行業自律有關規定,接受社會監督。
三、目前實施認證管理的交通產品范圍
經國家認監委批準,目前實施認證管理的交通產品主要包括:
公路及橋梁工程材料、構件(道路用瀝青、土工合成材料、標線涂料、硅芯管、突起路標、YM錨具、橋梁用鋼材鋼索、橋梁伸縮裝置等);道路交通安全設施(道路交通標志、波形梁鋼護攔、反光膜、輪廓標等);道路施工專用設備(瀝青混凝土攤鋪機、瀝青混合料攪拌設備、路面銑刨機等);汽車掛車車軸、支撐裝置及附件;汽車維修、檢測、診斷設備(汽車舉升機、噴烤漆房、制動檢驗臺、車速表檢驗臺、前照燈檢測儀等);汽車和船舶用節能添加劑;船舶及航海保障設施(溢油分散劑、船用吸油氈、圍油攔等);船舶裝卸設備及附件(集裝箱吊具、超載限制器、制動輪、力矩限制器等);船艙裝置設備;潛水救撈設備;航標器材及船舶環保設備;起重機、挖掘機用具;升降、搬運和倉儲設備用零部件。
今后還將根據需要逐步擴大產品認證范圍。
四、積極推進交通產品認證制度的實施
交通產品認證涉及范圍廣、影響面大,政策性、技術性強,產品認證制度的建立和實施,需要各級交通管理部門共同支持、推動。各級交通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產品認證工作,根據交通建設和交通運輸管理的實際情況,加強宣傳,積極引導,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運輸服務的市場監管、安全監督、工程質量監督、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工作中積極采納和應用交通產品認證結果,做好認證產品的示范工作,為認證產品創造良好的政策與市場環境。
交通建設、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在工程設計、招標、采購、施工、驗收等環節,交通運輸企業在運營服務中,應優先選用獲得認證的產品或采納認證結果。
交通產品生產企業是保證和提高交通產品質量的主體,要加強管理、改進工藝、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建立健全質量體系,嚴格執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對產品設計、生產到服務的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積極參與產品認證,對獲得認證的產品加施認證標識,明示產品質量水平,確保產品質量的一致性和穩定性,維護認證產品的信譽,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