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次貸危機已引發全球金融危機,許多非美元匯率大幅貶值,歐洲銀行面臨流動性壓力。受外圍因素影響,中國股市處于動蕩階段,市場恐慌情緒嚴重。此次降息主要為了防止金融動蕩對實體經濟造成沖擊。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8年10月30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現行的3.87%下調至3.60%,下調0.27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現行的6.93%下調至6.66%,下調0.27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保持不變。
到9月份為止,國內CPI已連續五個月回落,通貨膨脹壓力日益減輕。但經濟減速卻愈加明顯,前三季度GDP增幅已經下滑到個位數(增速為9.9%),第三季度GDP增幅更是降至9%,預計2008年全年增幅料降至個位數。為防止經濟過快下滑,央行存在降息必要,但一位不愿具名的市場人士稱,利息作為重要的經濟杠桿,不僅影響到投資、消費行為,更影響一國經濟增長,乃至國際資本流動。利率政策的使用本該慎之又慎,而央行在短短20天之內兩次雙率齊降,頻率之快、意圖之明顯略顯“操之過急”。
社科院金融所貨幣理論與政策研究室主任彭興韻向世華財訊表示,短期內兩次降息確實有些頻繁。但是,全球金融加劇動蕩,各主要央行近期可能再次協同降息,中國降息只是其中一部分。中國此次降息主要是為了防止金融動蕩對實體經濟造成沖擊。盡管前期中國出臺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但中國股市也和全球股市一樣動蕩,尤其是國慶后,美國次貸危機已引發全球金融危機,許多非美元匯率大幅貶值,歐洲銀行面臨流動性壓力。受種種外圍因素影響,中國股市處于動蕩階段,市場恐慌情緒嚴重。
西南證券高級宏觀分析師董先安表示,中國此次率先降息,符合業內關于各國加強主動合作的預期。協同降息是全球合作扭轉預期的必要之舉。對中國而言,大刀闊斧降息有助于盡快穩定經濟增長預期。盡管短期內不會見到明顯的提振投資或消費的效果,但是有助于預期逐漸扭轉過來。在預期不明朗的時點,釋放思路清晰和明確的信息是穩定信心的關鍵。
彭興韻指出,此次降息對提振國內投資和消費的作用有限。投資方面,利率調整可以節約企業融資成本,但企業投資意愿則取決于企業對未來經濟的預期。降息最主要的是穩定和改善融資環境,但目前來看,金融市場不穩定,銀行放貸謹慎,企業發行股票也比較難。消費方面,利率并非影響消費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降息對消費也不會有直接的提振作用。
上述市場人士也認為,利率這一貨幣政策工具對投資、消費需求有一定影響,但作用有限,即使發揮作用也要經歷一段時期。并且,需要實體經濟的方向性轉折作為大前提,因此,僅靠降低利率,擴大貨幣供應量,“被動性”的刺激促進經濟增長只是短期行為。
山東省委黨校副教授孔憲香強調,要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還是要解決好產業的結構性矛盾,經濟體制的轉變這一根本問題。在此基礎上,再附以適應的貨幣政策,并使之與財政政策配合作用,發揮穩定經濟,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