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我國外貿數據10日公布,出口負增長讓人感到形勢嚴峻。權威專家指出,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的影響開始真正顯現,只要堅定信心,努力擴大內需、積極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就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海關統計顯示,11月當月我國出口同比下降2.2%,而上月還增長了19.2%;進口同比下降17.9%,而上月還增長了15.6%。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指出,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國際金融危機并造成主要經濟體陷入衰退是逐漸發展的過程,對我國出口的影響一步步傳導過來,最終在11月份真正顯現出負面影響。與此同時,國內經濟也進入周期性調整。內外因素交織,造成這樣的嚴峻局面。
其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國出口高速增長的態勢已開始放緩。其中,既有宏觀調控政策措施的效應,也有生產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影響。但到了今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后,外部需求顯著減少,我國出口增長明顯回落。
“從訂單到出口有個時間差,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導致的境外訂單大幅下降、違約率顯著上升、延期付款日益嚴重等問題,在11月集中顯現出來。”商務部貿研院中國外貿部研究員李健分析說。
出口是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在國際金融危機仍在發展的背景下,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壓力日益凸顯、任務更加艱巨。
“外需顯著減弱,更要求我們扎扎實實做好擴大內需工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在這種情況下,更要抓緊落實中央前不久出臺的進一步擴大內需的十項政策措施。
當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工業化“雙加速”階段,經濟發展有著強勁的動力、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的潛力。中央已經出臺了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通過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措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每年可拉動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
雖然沿海地區出口企業密集、受到的影響比較明顯,但中西部廣大地區的經濟發展尚未受到明顯影響,加快發展的意愿仍很強烈。廣闊的國土、巨大的落差,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必須改變過去的發展模式,拉動經濟增長要靠擴大消費。”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指出,要加大對民生的直接投入力度,增加居民收入、減輕居民負擔,擴大他們的消費能力,這是經濟持續增長的真正動力所在。
“對于出口還是要盡力穩定住,這主要得靠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提高競爭力。”張立群指出。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提高出口退稅率、在世貿組織規則許可情況下幫助出口企業等辦法,加大對出口的支持力度。
“雖然形勢嚴峻,還是要堅定信心。只要我們一方面擴大內需,一方面加大外貿結構調整的力度,我國經濟還是能夠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張燕生指出。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