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出口產品大多附加值低
自2004年起,我國農機工業出口總額一直大于進口總額。2013年1-11月份,農機工業進出口總額為108.21億美元,同比增長6.12%。其中,進口23.61億美元,同比增長2.45%,出口84.59億美元,同比增長7.19%,進口、出口及進出口總額增長速度均有所提高。但出口產品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低端產品,缺乏新型高效高端產品,雖然出口數量較多,但是附加值較低,導致我國農機產品在國際市場占有率偏低。
三、打造農機強國的對策建議
我國目前已是農機工業大國,由大變強是必走之路。當務之急是研發推廣一批新型高效農業機械,走高端化、品牌化路線。重點是克服高效、高技術含量農機空白點,使農機技術和制造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組建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培育10個左右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把我國打造成真正的農機強國。
(一)建設共性科研平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圍繞新型高效農業機械的研發和推廣,加快建立一批面向全行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共性科研平臺,設立平臺專項運行經費。重點加強農機關鍵零部件和智能化、精準化、綠色化、輕量化等方面的研究開發。關鍵零部件如變速箱、液壓驅動、20馬力以下柴油發動機等。智能化方向推動如電控系統、激光測量、GPS定位等智能型機械的發展。精準化方向包括精準施肥、精準播種、精準灌溉、精準收割機具等精準農業技術和產品。提升農機作業質量和效率。
(二)建設國家級共性檢測平臺,促進新型高效農機推廣
除了建設國家級農機產品質量檢測平臺之外,針對目前很多企業無法完成外購發動機和變速箱性能檢測,導致新型農機整體性能不確定的問題,建設國家級共用農機發動機和變速箱等零部件性能檢測平臺。
(三)深化行業準入、首臺(套)政策,規范行業秩序
2012年工信部開始推行農機工業行業準入制度。下一步繼續深化行業準入制度、首臺(套)政策等,規范行業市場秩序,遏制農機產品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發展,避免無序惡性競爭,促進新型高效農業機械的研發推廣,發展壯大自主品牌。
(四)扶持大企業做強,引導小企業做專
擇優扶持一批重點農機龍頭企業,引導規模以上企業兼并聯合;小企業瞄準市場需求,向“專、精、特”方向發展。鼓勵大、小企業研發并推廣新型高效農業機械及零部件,向產品品牌化、高端化方向發展,促進行業健康運行。
(五)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縮短技術研發周期
立足我國的市場需求,開展高水平的國際合作,加強與美國、日韓等發達國家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提升我國農機技術水平。支持國內企業培育國際化品牌,開展國際化經營,多層次參與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農機行業標準制訂。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