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為基建提供持續動力
10月24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為社會有效投資拓展更大空間。打破民間投資的玻璃門、旋轉門,力推PPP模式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PPP模式為基建提供持續動力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縮寫,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合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或是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一種伙伴式的合作關系,并通過簽署合同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確保合作的順利完成,最終使合作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
早在今年的4月23日,李克強總理就已經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讓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投資進入一些具有自然壟斷性質、過去以政府資金和國企投資為主導的領域”。根據統計,8月以來,全國各省市都加大推出吸引社會資本的力度,11個省市已經推出合計超過3萬億元的投資項目。
談及此次國家對民間資本的支持,西南地區一位從事投融資服務的企業家表示,此番國家對民間資本的支持力度非常罕見,特別是在核電、衛星、航天、機場和基礎電信領域的開放,含金量非常高,對民間資本有很大的吸引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