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后三年的利比亞一直很不太平,這個地中海北岸的石油王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詮釋自由民主的同時,權利和實力的角斗從未停止。就在今年5月17日,利比亞津坦民兵旅攻占了位于的黎波里的臨時政府議會大樓,綁架多名議員并逼迫時任總理下臺的第二天,利比亞最大的建筑類展會第十屆Libya Build 如期召開。面對隨后而至的戰火,進出口公司員工陳中豪沉著應對,不忘使命,冒著生命危險堅守在崗位上,直到最后一批撤離,表現出了陜汽人特有的敬業精神。回首那段難忘的經歷,他感慨良多,請聽他的講述——
為了盡快重建陜汽在利比亞的銷售網絡,尋找有實力的經銷商并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我跟當地司機嘗試各種路線繞開沖突地區去拜訪展會中結識的新客戶。伴隨著紛飛的戰火,利比亞進入了齋月,而我與去年未能完成訂單的一家客戶的談判也進入了最后敲定價格和付款方式的關鍵時期。此時,為了爭奪對首都的黎波里的控制權,利比亞之盾中部旅對駐守機場的津坦部隊發動猛烈進攻,造成首都機場90%飛機遭到不同程度破壞,首都機場癱瘓,唯一飛往米蘇拉塔的國際航班土航也隨之停飛,至此通往外界的空中航線全部被掐斷。萬分焦急中,得知消息的公司領導第一時間聯系到我,讓我盡快安排好手頭工作,與大使館和其他中資企業密切聯系,有合適機會隨時準備撤離。
隨著沖突的快速升級,從的黎波里到突尼斯邊境拉斯杰迪爾口岸短短的兩百多公里陸路上關卡森嚴,均由各民兵組織把控,英國使館車隊試圖向西進入突尼斯,途中遭到伏擊。堅持到7月28日,我使館根據國內指示,要求所有在利中資企業8月1日前組織人員撤出利比亞。在使館的統一安排下,我跟另外兩家中資公司員工共79人在的黎波里港口集合,準備搭乘希臘方面安排的撤僑軍艦。就在傍晚登船前2個小時,戰斗再次打響,我使館工作人員經過跟利方海關溝通,簡化通關流程,加快登船速度,終于在晚上8點全部轉移到利方安排的擺渡船上,在利海岸巡邏隊護送下駛向停留在公海等候的希臘軍艦。此時,緊懸的心終于放下,第一時間向公司領導報告了情況。海上行駛30多小時后,于8月2日上午9時,軍艦在希臘首都雅典靠岸,當美聯社記者問我所在公司名稱時,我自豪地對他們說:I come from SHACMAN China.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