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外部市場需求持續萎縮,中國今年在對外貿易上遇到的困難空前增大。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鐘山近日在一次研討會上總結了幾大難點,每個難點都與外部環境直接有關。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體之一,中國是一個重要指標,其貿易額的急劇下滑顯然標志著全球經濟形勢的急劇惡化。
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中國外貿出口雖然急劇下滑,但過去幾個月的順差卻依然龐大。今年1月,中國出口額減少了17.5%,順差卻高達391億美元。這一方面是因為進口額也在急劇下降,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的某些產品依然擁有龐大的海外市場。
可是,在整體上,中國十多年來所依賴的外部增長動力畢竟在減弱,擴大內需已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去年底,中國政府在財政和貨幣政策上雙管齊下,一是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相關產業的擴張;二是連續多次降息,以刺激國內投資。與此同時,政府還通過家電零售優惠措施,刺激農村地區的消費。
在主要經濟體都感到囊中羞澀的時候,中國政府的這些大手筆自然使各國為之矚目。中國經濟增長固然也遇到巨大困難,但從各方面來比較,它是唯一能讓人產生樂觀期待的主要經濟體,最主要的表現是,其銀行體系沒有被破壞,金融秩序依然穩定。
尤其是在刺激經濟配套和新貨幣政策開始落實之后,中國經濟立即出現了令人鼓舞的跡象。中國政府去年10月宣布取消借貸上限,結果使銀行貸款大幅度上升。今年1月,盡管春節假期銀行休業多日,但新貸款數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同樣,基礎設施的投資也在猛增,去年12月的交通設施投資就比一年前增加了61%。基礎設施項目的擴建,拉高了原材料價格,例如鋼鐵價格就比去年11月高出20%。
對于以上情形,外界都在密切關注,或樂觀或悲觀,眾說紛紜。這也再次表明,中國經濟的任何一個表現,都會影響各國對本身經濟前景的預測和判斷。實際上,中國能否早日走出金融危機,能否率先復蘇,外界更是在密切觀察,其中最大的疑問是:依靠現有的刺激措施,中國是否足以快速復蘇,是否足以達到自己設定的8%的增長目標?
這個關鍵的疑問,使今年的人大、政協“兩會”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在不久前的歐洲之行中,總理溫家寶公開表示,在必要情況下,中國政府還將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來刺激經濟,引起了各國政界和輿論的關注。而在上周末與網友對話時,溫家寶再次提出了加大救市力度的可能性。
據報道,中國2009財年的預算赤字有可能達到9500億元人民幣,相當于GDP的3%,為最近幾十年來之最。至于具體情況如何,其他國家,特別是東亞和美歐,必定都會密切注視北京“兩會”的動態。
中國刺激內需的財經政策之所以受到世界的關注,根本原因是其效果會牽動其他國家的經濟。中國內需的旺盛,意味著它將大量吸收外國產品和原材料,從而直接帶動其他經濟體的復蘇進程。憑借現有的經濟規模和貿易規模,還有政府的強大購買力,中國經濟是具備這種輻射能力的。最起碼,中國可以自救,不會給其他國家增添負擔,反而還有意愿和能力為世界經濟的復蘇創造機會。因為有這些原因,中國今年的“兩會”格外引人注目,就是很自然的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