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副司長劉恒新透露,今年農業部將加大補貼機具監管力度和處罰力度,“對質量下降、不兌現承諾的,不管是誰,都將取消其目錄資格”。
企業承擔著提供產品與服務并執行政策的雙重任務。劉恒新認為,企業不但要在機具研制、產品供應、售后服務、技術培訓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還要在保證補貼機具供應、履行質量價格服務承諾、配合做好補貼機具監管等方面發揮作用。
劉恒新說,企業要樹立戰略思維,強化品牌意識,加強能力建設,向管理和服務要效益。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持續穩定地生產合格產品,持續改進質量和服務。嚴把產品出廠質量關、高度重視產品適用性、加強對農民機手的培訓與服務。重視維修網絡的建設,為農民使用農機提供全壽命的服務。
“企業要切實履行價格承諾。”劉恒新說,在補貼實施階段,同一型號、同一配置的機具在同一區域市場,不得高出市場價格銷售補貼產品,且補貼機具銷售價不得高于目錄中確定的最高限價,也不得高于2008年在同一區域的市場銷售價。
企業不得為擴大銷量而向農機部門或有關人員支付“推廣費”;要加強對經銷商的監督管理。杜絕商業賄賂,嚴防發生經銷商和基層有關單位串通搞暗箱操作、虛報冒領補貼資金和轉手倒賣補貼機具等違法違規行為。要杜絕超越權限辦理補貼指標、賒銷、預收貨款或定金、事后開發票等行為。
劉恒新認為,圍繞新一輪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和農業部主推的重點農業機械化技術,企業應發揮技術創新的主體作用,加大投入,研發性能優良、質量可靠、節能環保、價格合理的農機具,不斷提升農業機械產品科技含量和適應性,滿足農民和農業對先進生產工具的需求,提高企業競爭力,增強發展后勁。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