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我國首次公布國家石油儲備數據。在買方市場背景下,“中國需求”備受世界關注。
當前,北美頁巖油氣繁榮正在引發全球石油市場的一場大變革,美國在石油市場中的地位異軍突起。
“頁巖油氣革命深入改變著全球能源市場。”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包玲近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石油貿易大會上表示,2014年,美國石油產量大幅上升,達到日產895萬桶,為近30年來最高水平;同時,進口原油占美國國內消費比重從2005年的60%大幅下降至當前的30%。
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毛加祥表示,以前人們擔心美國的頁巖油氣革命只是曇花一現,可如今發現美國頁巖油氣產量仍在穩步快速增長。今年已經為美國增產原油每天100萬桶,預計明年產量還會繼續增加。
隨著頁巖油氣產量不斷激增,美國開始沖擊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石油霸主的地位。華爾街投行高盛集團發布報告認為,美國頁巖油行業的繁榮發展已經創造出“石油新秩序”,其影響力將超越歐佩克。高盛集團在其報告中表示,美國的頁巖油將會取代歐佩克,成為原油生產的最大決定性因素;與此同時,歐佩克正在失去定價權,全球石油生產量的增長超過了需求的增長。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孫賢勝表示,伴隨著頁巖油氣革命的成功,美國通過政治和市場手段對油價的控制力進一步增強。“美國或將在2016年前后放開原油出口,到那時候,會有大量便宜的輕質原油沖擊市場,將重塑全球原油貿易格局。”
由于美國這匹“黑馬”的闖入,世界石油市場供應更加充裕。與此同時,世界石油需求增長相對緩慢,原油市場從原來的供應偏緊轉為供應過剩。在雙重壓力之下,國際石油價格步步下行。今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累計下跌近30%。
普氏能源資訊全球石油編輯總監埃斯瓦瑞·拉馬薩米認為,國際油價下跌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失衡。全球主要經濟體發展增速放緩,導致需求疲弱;但中東維持高產,美國新增石油產能不斷提高,進口進一步減少。
在專家看來,原油市場供過于求的格局可能維持較長一段時間,在此背景下,國際油價難以走強,低油價或成為新常態。
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舒朝霞認為,2017年之前,全球石油市場將保持寬松,預計2018年之后,過剩產量會慢慢減少。從未來兩年情況看,原油價格還會繼續下降。預計2015年布倫特油價年均價為每桶85美元,2016年價格還會繼續下降,但降幅可能比較平穩。
全球石油市場正在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當前歐洲石油消費高峰已過,經濟增長強勁、石油需求旺盛的亞洲成為各方爭奪的市場。而中國作為最有潛力的買家,更是炙手可熱,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中國和印度分別占全球新增石油需求的33%和29%,成為未來新增石油需求的主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昌文說。
11月20日,我國正式公布國家石油儲備數據,一期工程總庫容為1640萬立方米,儲備原油1243萬噸。據估算,我國的原油儲備僅相當于30天進口需求量,遠低于國際能源署90天進口量的標準。
國際研究機構阿格斯中東-亞洲原油與液化石油氣副總裁亞歷杭德羅·巴巴荷薩認為,對中國而言,石油進口有了更多的選擇。除了傳統的中東國家之外,預計俄羅斯對中國的出口不斷增加,美國和加拿大的供應量未來也可能不斷增多。
除了原油儲備建設需提速之外,專家認為,隨著全球對中國市場關注度不斷提升,以及中國市場影響力的擴大,中國有能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石油期貨以及天然氣現貨、期貨市場。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總經理褚玦海表示,中國首個原油期貨上市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隨著亞太地區石油貿易活躍度、多樣性不斷增加,中國有實力建成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石油期貨市場,與歐洲、美洲市場構成全球性的石油交易體系。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