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吉林省工信廳獲悉,由該廳制定的《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落實國家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意見》,日前已由省政府以文件形式正式下發并開始實施。值得關注的是,這是該省首次就振興裝備制造業推出的重大舉措,既考慮到了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同時更重要的是著眼長遠發展。因此,該《意見》也就更具戰略意義和指導意義。
《意見》指出,吉林省裝備制造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全省重要的傳統產業之一。但由于歷史原因,仍存在總量小、底盤輕,投入少、欠賬多,缺少大型企業集團,以及產品檔次低、自主創新能力弱、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因此,為確保全省裝備制造業健康發展,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升級,今后四年,將遵循以下發展思路:“緊緊抓住國家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機遇,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以改革為突破,充分發揮全省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在國內外的領先優勢,發揮農機裝備、換熱器設備制造在國內的比較優勢,發揮煤炭采選設備、石油修井設備、起重設備制造的潛在優勢,發揮汽車專用設備、電力電工設備、冶金冶煉設備、光電與醫療設備制造的后發優勢。建設三大基地,發展九大領域重點產品,實現總量翻番目標,推動全省裝備制造業“上規模、上質量、上水平、上效益”的跨越式發展。
其發展目標是:到2012年,全省裝備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100億元,年均增長19.5%,完成工業增加值320億元,年均增長16.5%,實現總量翻一番的目標。
其發展重點主要包括:著力建設長春、吉林、四平三大裝備制造產業基地,構建軌道交通、汽車制造專用設備、石油煉化、換熱設備等主機及配套零部件制造產業體系,形成吉林特色優勢與遼寧、黑龍江協調發展的區域格局。
集中力量支持高速動車組、薄煤層采煤機、電爐變壓器、起重機、修井機等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9大領域重點產品。
重點培育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吉化集團機械有限公司、遼源煤機廠等50戶在國內有較強競爭力的裝備制造企業集團。
推動軌道交通裝備、農業機械裝備、光學精密機械、材料試驗機、汽車專用模具、煤炭采掘裝備等10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以及20個省級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面提高全省裝備制造業的競爭實力和技術水平。
為確保上述目標和重點任務順利完成,吉林省還制定了多項優惠政策和保障措施。
一是在落實好國家支持裝備制造業發展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加大省級專項資金政策支持力度。省級企業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等專項資金向裝備制造業傾斜,支持企業引進國外加工中心,提高機加裝備水平,支持企業申報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支持企業研制國家認定的重大技術裝備,開發生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產品,支持企業申報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試驗、示范項目。同時,加大全省農機產品配套補貼力度,對取得國家專利、采用國際標準生產、產品經過國際認證的裝備制造企業,省級支持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將給予重點支持。加大企業研發投入稅前扣除等激勵政策力度。
二是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都要制定技術改造三年滾動計劃,納入全省重點企業技術改造三年滾動計劃中統一組織實施,全面提升加工制造水平。同時,依托省內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全力抓好長客股份公司時速350公里動車組制造平臺建設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帶動整個行業發展。
三是引進戰略投資者,實施大集團戰略。支持省內企業與戰略投資者進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鼓勵企業與國內外先進制造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合作、市場開拓、品牌建設和協作配套,加快培育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大企業集團。
四是推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每年重點支持2戶以上企業爭創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支持10戶以上企業爭創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省級科技創新中心。鼓勵企業與國外研發機構聯合開發、設計及人才培養,推動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向國際標準靠攏。依托吉林農業機械研究院建立吉林農機技術研發服務平臺;依托吉林大學機械學院和長春設備工藝研究所建立吉林省裝備制造技術研發中心;鼓勵省內大型裝備制造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術合作關系。
五是積極推進協作配套和專業化水平建設。圍繞軌道客車、中大馬力拖拉機、大功率采煤機等重點產品,推進企業間分工協作,合理布局配套企業,提升核心配套部件能力,提高配套率。力爭三年內實現高速動車組省內配套率50%、中大馬力拖拉機零部件地產化率40%、煤機零部件配套率30%的目標。重點建設德惠米沙子、四平及遼源精密鑄造園區以及臨江市與沈陽機床集團合作建設的鑄造園區。
六是積極推進產業集聚。搞好裝備制造業園區規劃,大力推進園區建設,培育產業集群。重點培育長春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園、長春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園、吉林風電核電裝備產業基地、四平換熱器產業基地、延吉醫療器械工業園等一批裝備產業園區。工業園區專項資金加大對裝備制造產業園區支持力度,鼓勵老企業“出城入園”,引導裝備制造企業向園區集中。
七是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全省裝備制造業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裝備制造企業通過上市融資、發行企業債券等方式籌集資金。對改制重組企業發行股票、企業債券、中長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以及申請貸款等予以支持。
八是搞好與遼寧、黑龍江兩省的協調發展。在大型發電、輸變電設備、數控機床和重型機械等領域與遼寧、黑龍江兩省的重點裝備制造企業搞好協作配套,推動東北區域裝備制造業一體化進程,形成合作、互動、多贏的區域協調機制,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