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規劃》的出臺,對提升安徽省裝備制造業整體水平、實現‘工業強省’、促進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和深遠的意義。 ”這是記者日前就省政府出臺《安徽省裝備制造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采訪一些企業家、專家和行業領導時得到的一致評價。
振興安徽裝備先行
安徽省機床工具協會理事長、合肥鍛壓集團董事長嚴建文說,裝備制造工業是國民經濟的裝備部,是先行于眾多行業的基礎工業。裝備制造業也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傳統產業,要求企業具有深厚的技術底蘊,且資金投入大,回報率低。他說,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有一半以上設備依賴進口,數控機床、轎車工業設備、光纖制造設備、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設備等絕大部分市場被進口產品擠占,全國裝備制造業產品每年的外貿逆差高達數百億美元。
《規劃》把裝備制造業發展提高到優先位置,并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有助于鞏固并逐步形成一批知名品牌,助推企業做大做強。對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制造企業是一個重大機遇,促使企業在結構調整與技術創新上實現新的突破,在全國甚至世界上贏得更大的話語權。
嚴建文深有感觸地說,高起點實施大規模技術改造和充分發揮增值稅轉型政策,有利于企業提升技術創新水平,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核心技術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精髓,如果沒有技術的獨立,我們就要受制于人。在國際市場上,我們同樣性能的產品,價格往往只有國外產品的三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在許多重點行業和領域,國外發達國家都實行技術封鎖,我們必須通過技術改造,提高企業自主創新水平,真正做到技術的獨立,才能徹底打破發達國家在某些領域的技術壟斷,保證國家經濟的安全。
《規劃》中提出的建立訂購和使用首臺(套)省產重大技術裝備的風險補償機制,對促進民族裝備工業的發展非常必要。盡管安徽省重大技術設備在某些領域和國內外同行比還有差距,但這種差距并不是很大。實施首臺(套)裝備風險補償機制,為省產設備進入重大工程提供了良好的競爭機會,不僅拉動了上下游的相關產業,培育了企業的銷售市場,同時也使企業在競爭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升。
目標明確科學可行
安徽省機械工業協會副會長金建國說,《規劃》既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安徽省裝備制造業的影響,保證安徽省裝備制造業平穩發展指導性文件,更是變危機為機遇,調結構,上水平,加快安徽省裝備制造業振興的重要舉措。給行業留下的總體印象是符合安徽發展實際,目標明確嚴謹,指導作用突出,措施科學可行。
《規劃》重點圍繞壯大合肥工程機械等六大裝備制造基地,發展成套及重大裝備等六大行業,培育公共安全等六大新興裝備,研發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六大共性技術,努力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裝備制造業體系的總體思路,力爭實現五大目標:產業實現平穩增長;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得到加強;企業結構優化升級;增長方式明顯轉變。 《規劃》有利于創新型研發設計、開拓型管理和高技能專業人才向重點行業企業匯聚,并使資金集中向重點領域投入,避免了“大而全,小而全”的不利局面,以最終形成產業集群和規模效應。
金建國認為《規劃》體現了五大特點:
一是貫徹了國家《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和相關產業政策的精神,能夠指導安徽省裝備制造業健康持續發展。
二是提出依托省內外重點工程建設和九大產業調整和振興的重點項目,加快發展六大產業,打造裝備制造基地,在培養新興裝備制造產業等方面作了引領。
三是結合安徽省的實際情況,提出了自主開發與引進消化吸收、承接轉移與東向發展、重點突破與產業升級、發展企業集團與扶持專業化企業、發展區域經濟與產業集群、走出去與引進來等六個相結合的原則。
四是在指標上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更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對發展速度僅定為年均增長20%,而對技術水平、結構升級、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等方面提出相應的指標。重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基礎工藝和基礎部件,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五是加大了對成套裝備、新興裝備制造業的培育與扶持,提高重大成套裝備的設計制造能力,積極培育裝備制造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大亮點推陳出新
親手參與《規劃》制訂的省經信委行業規劃處副處長王鵬飛說,與過去所有的《規劃》有所不同,這部《規劃》在調整和振興的重點上至少有四大亮點:
亮點之一:培育六大裝備制造基地在全國獨具特色。加快培育壯大合肥工程機械、蕪湖節能裝備、蚌埠環保裝備、淮南煤機裝備、蕪湖船舶制造、馬鞍山冶金裝備等六大裝備制造基地。到2011年六大裝備制造基地實現增加值330億元,占全行業50%。到2020年,實現增加值1400億元,占全行業70%。
亮點之二:大力發展六大重點行業。首先是安徽省弱項的成套及重大裝備行業?!兑巹潯穼⒅攸c研發制造煤炭采掘、水泥、玻璃、汽車自動化生產、有色礦用和冶金以及環保等重大成套裝備。到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800億元。
其次是工程機械行業。繼續做強做大叉車和挖掘機兩個龍頭產品,建成世界一流的叉車制造基地,積極發展公路養護機械、港口機械等。到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260億元;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650億元。
三是機床工具及模具行業。重點發展大型快速液壓機、數控機床和加工中心等產品,積極發展汽車、家電、電子元器件模具。到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130億元;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
四是農業機械行業。努力填補安徽省聯合收割機、大中型拖拉機、復合型耕作機的空白,進一步發展秸稈綜合利用等農業機械。到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
五是電工電器行業。實施電工設備關鍵技術攻關,大力發展高壓、節能和特種變壓器,開發特種電纜,發展高效節能電機、稀土永磁電機等產品。到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1150億元;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2800億元。
六是儀器儀表行業。重點發展工業自動化及控制、光學、汽車、工程機械、環境監測、航空等儀表產品,到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90億元;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250億元。
亮點之三:積極培育六大新興裝備制造。圍繞新興產業,積極培育公共安全裝備,光伏產業裝備,電子及通信裝備,機器人機械手,模具設備,民用航空裝備等六大新興裝備制造。
亮點之四:研究六大產業共性技術。圍繞上述重大成套裝備和重點行業,積極研發安全性和可靠性技術、自動化檢測與控制技術、精確成型及精密加工技術、數字化設計及制造技術、節能環保技術、智能化傳感器技術等六大產業共性技術。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