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倒數第二天,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的合并預案終于出爐,兩車將合并為“中國中車”。截至2014年9月底,中國南車總資產為1509.12億元,中國北車總資產為1529.31億元,合并后新公司總資產將超過3000億元。
根據兩車發布的合并公告,擬采取中國南車換股吸收合并中國北車的方式進行,換股比例為1:1.1,即每1股中國北車A股股票可以換取1.1股中國南車將發行的中國南車A股股票,H股按同樣比例對換。合并完成后,新公司的股本總額增至約272.9億股。
受此利好消息刺激,31日復牌后兩車A股均開盤漲停,H股市場上中國南車當日大漲32.32%;北車漲幅更為驚人,達到45.17%。
新年后,兩公司股價延續強勢漲停格局,截至今日午間收盤,中國北車報于9.45元,總市值為1158.55億元;中國南車報于8.49元,市值為1171.87億元。
此前,海通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預計中國南車復牌后有望獲得4-6個漲停板。目前兩車已連續4漲停,若折中按復牌后5個漲停計算,那么中國南車股價將漲到9.34元,新公司的總市值將達到2550億元。
興業證券分析師認為,兩車合并好處頗多,不僅能提升鐵路設備綜合制造商的議價能力,有利于企業保持較高的毛利率,而且還有利于國內鐵路設備產能的有效布局,避免重復投資。同時,還能實現技術資源和研發力量的有效整合,從而避免重復研發投入,提升開發效率。
此前,南北車在海外市場爭奪訂單時,“互相殺價”和“重復投資”的情況并不是沒有過。嚴重的“內耗”一方面使得兩公司斬獲的海外訂單盈利能力不及預期,另一方面也使得海外客戶懷疑中國公司的誠信,給我國鐵路設備出口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此番,兩車再度“復婚”,通過對兩家公司的相同業務及資產進行重組整合,也將推動中國高鐵成為國際市場上強有力的競爭者。
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近年來海外訂單連續猛增,也成為中國高鐵開往世界的佐證。2014年上半年,中國北車累計簽約額65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9.04%,其中海外市場開拓再創歷史最好水平,累計完成出口簽約額15.3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8.18%。2014上半年中國南車累計新簽訂單共計人民幣762.5億元,2014年1-9月中國南車海外訂單新簽超過200億元。
業績上,2014年兩車也交出了靚麗的成績單。2014年1-9月,中國北車營業收入為641.6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9.58億元;中國南車1-9營業收入為848.9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0.1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9.74億元。前三季度兩車總營收為1490.56億元。
海通預計,合并后的中國中車今后每年可望獲得約1個點的毛利率提升,保守估計2015年凈利潤增長20%以上。
事實上,大多數業內人士和投資者均看好兩車“復婚”,并認為整合得當必定會產生1加1大于2的效應,更為重要的是對于整個國家高鐵戰略來說,其合并意義超出了資本運作本身。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對上市公司而言,合并后的實體將受益于更高的運營和研發效率、更低的采購成本和統一的全球戰略,形成協同效應,財務實力和全球競爭力有望提高;對高鐵行業而言,將有利于降低國內軌交制造業內耗,推進動車組標準化進程以及核心技術推廣、國產化率提升,加速高鐵出海步伐。更為重要的是,兩車“復婚”將形成合力,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支持下,推動中國高端裝備進一步走向世界,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加速轉型。
從大的行業背景來看,2014年中國鐵路總公司三次調增鐵路投資計劃,將鐵路投資總額提至8000億元以上;高鐵通車里程達7000公里,均創歷史新高。
李克強總理更是成為國家高鐵的“代言人”,從2013年下半年至今,其出國訪問就屢屢親自推銷中國高鐵,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李克強總理已向12個國家表達了合作建設高鐵的意愿。
安信證券機械行業分析師鄒潤芳認為,南北車合并主要是為了搶占海外市場,形成一個拳頭出海,提升產品競爭力。2012、2013年南北車海外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只有9.93%、7.18%,整體海外業務占比不高,未來全球高鐵建設將逐步加快,國內高鐵建設也將保持穩定增長。
具體到公司估值上,興業證券王俊分析稱,受益于近期“一路一帶”和“國企改革”等利好影響,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中國電建和工程機械板塊都已出現大幅上漲,目前此三家公司的市凈率平均為2.2倍,從這個角度看,兩車合并后的新公司作為國內高端鐵路設備制造龍頭企業,其市凈率達到2.2倍以上是合理的;從國際對標來看,龐巴迪、川崎等公司的市凈率在2.5-4之間。因此合并后的企業市凈率可以達到2.5-3倍,那么其股價對應停盤前收盤價的漲幅在30-50%的區間。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