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艱難、低迷……這樣的字眼頻頻見諸報端。似乎我們也早已習慣了如此去看待鋼鐵。就像關不上的潘多拉魔盒,產能過剩、資金鏈緊逼、環保壓力,鋼鐵總是愁永晝。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則認為不能簡單地拿眼前困難看鋼鐵,而是要跳出行業看行業。的確,細數過去一年,你還是會發現絲絲閃現的亮點。
鋼鐵消費生產已處峰值平臺區
有人把鐵礦石比作重壓在中國鋼鐵頭上的“瘋狂石頭”。去年鐵礦石價格斷崖式下跌,原材料成本的降低讓鋼企有了一絲喘息機會。不久前中鋼協公布統計數據,2014年以來我國鋼材價格屢創新低,2014年鋼鐵業利潤將超過304.4億元,創三年來新高。這樣的“好年景”,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瘋狂石頭”的“失落”。
2014年全國出口鋼材9378萬噸,同比大幅增長50.5%。不難想象,對于 “求需若渴”的鋼廠來說,他們為了化解產能有多拼。2014年,全國共生產粗鋼8.23億噸。縱然鋼材出口已是世界之最,但比起國內產能也只是剛過九分之一。
“新常態”在各行各業走俏,李新創認為鋼鐵的新常態是“三低一高”——低增長、低價格、低效益與高壓力。
說起低增長,他特別提到,鋼鐵消費與生產已經處于峰值平臺區,不可能大幅增加也不可能大幅下降。去年,粗鋼表觀消費量同比下降3.4%,粗鋼產量同比增長0.9%,增幅不足1%。
這就逼迫鋼鐵必須變革、轉型,創新發展。
李新創為此總結了六個方面:
由簡單鋼鐵制造商向材料服務商轉變,提升服務價值;
由國內發展向國際、國內國際協同發展,建立國際性鋼鐵公司;
由要素投入發展向創新驅動發展;
由高消耗、高排放粗放發展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由鋼鐵一業獨大向多元協調發展;
由盲目無序向有序協調競爭發展。
乍看起來,似乎有些空洞,但真正做到這些可不僅僅是嘴上說說。
誰說覆巢之下無完卵?
大浪淘沙,風暴席卷。去年,海鑫鋼鐵破產退出市場。
有數據統計,今年實施的新環保法,約70%的鋼鐵企業不達標,李新創更是直言“也許更多不達標”??梢灶A計,對本就不景氣的鋼企行業來說,“史上最嚴”環保法無疑將是他們的“生死線”。
然而,我們換個角度,也許“?!本褪恰皺C”。寒冬大潮中,會有人消失不見,但也定會有激流勇進者。
李新創提到了1+1>2的觀點。他認為目前行業內鋼企達500多家 ,集中度太低,今后一定會有一批企業退出市場,也會通過加快聯合重組,提高企業集中度?!爸劣谠趺绰摵希覀€人想也是要尊重市場規律,按照企業資源,區域、跨地、民營、國有聯合乃至混合聯合都有可能?!?/p>
事實上,從去年整個行業發展情況來看,我們也發現不少企業正在奮力殺出重圍。
寶鋼董事長徐樂江在之前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第五次會員大會上做了梳理與點評:
河鋼集團致力于顛覆在行業高盈利期形成的思維定勢和經營模式,全面推進市場化改革,重點解決企業關鍵人才不在關鍵崗位問題,將最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優化配置到產線和營銷一線上,將關鍵待遇落實到關鍵崗位上;
華菱集團以“變革”為突破口取得成效,去年實現利潤由倒數進入全行業前5名,同時形成了汽車板、物流、節能環保等新的效益增長點;
武鋼堅持成本一體化和市場化推進成本管理,強化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戰略的落地,做精做優鋼鐵主業的同時做強做大相關產業,實現了同比20%的利潤增長;
興澄特鋼從產品供應商向整體服務方案解決者轉變,從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向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重提升的綠色制造轉變……
有一點值得一提,李新創前后多次提到鋼鐵企業走出去,不但產品走出去,而且要到國外建立生產基地。在國際化上,去年,河北鋼鐵似乎賺足了眼球,歷數各鋼鐵行業關鍵詞盤點,都有它的身影。
去年11月18日,河北鋼鐵對瑞士德高國際貿易控股公司增持股權至51%。其董事長于勇表示,面對國內外經濟發展新趨勢和行業發展“新常態”,河北鋼鐵將更加注重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資源配置和優化??毓傻赂吆螅颖变撹F將通過德高全球布局的營銷網絡,準確把握國際市場需求,提高國際市場份額,延伸鋼鐵產業鏈,盡快完成從鋼材供應商到綜合服務商的轉變。
如果說這是“借船出?!保瑢で螽a能海外市場,那么2014年9月份,河鋼在南非投建的500萬噸鋼鐵項目則代表了其意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有武鋼、寶鋼海外建廠失敗的前車之鑒,故不少輿論對河鋼這一動作表示擔憂。
筆者也把這一疑問拋給了李新創。他的態度很直率,“走出去肯定會面臨很多挑戰,當地市場、法律法規、辦事程序等等都需要熟悉”,他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企業失敗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對外界市場認知不夠,另一方面還是對自身認識不到位,并不清楚自己有多大實力,該以多大規模、何種方式走出去。
“第一市場條件好,第二資源有保證,第三國家法律健全”,這是他所強調的。誠然,過去企業在這方面有損失,李新創更看重的是如何能減少“交學費”。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