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常林集團擁有70年機械制造的歷史,在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兩大板塊都取得了顯著成就,尤其近兩年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積極依靠創新驅動,不斷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依托常林現代農業裝備研究院,加快了農機裝備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創制了適應新常態下的眾多產品。在農業機械領域,常林成功與意大利賽邁道依茨法爾合資,研發生產了覆蓋35~300馬力的拖拉機,每秒11公斤喂入量的大型收割機,并率先實現了整機和農機具的合理配套。
因地制宜,常林為寧津提供全套系統解決方案
常林與寧津縣政府共同打造的“現代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項目上,常林集團不僅根據示范基地的土地現狀進行綜合分析、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為示范基地現代農業生產全過程機械化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提供給示范基地所需的各類農業機械設備,實現“種(子)、肥、藥、耕、耙、種、管、收、加、儲”全過程機械化,打造高端智能農業裝備基地,推行智能農業數字化系統,還對設備的使用操作、日常維修、維護和保養提供技術指導和保障。力爭通過此次合作,將寧津農機化水平提升到一個更高層次,使得該縣解放勞動力、增產增收效果更加明顯。同時,實現與寧津的一個共同夢想,那就是切實解決黨中央提問的“誰來種地”問題。
牽引機具引領農機作業進入高效率、高質量時代
過去我國的拖拉機主要依靠PTO的動力輸出帶動旋耕機等農機具,依靠低速擋作業,這就帶來了中小馬力拖拉機量大,單機的效率太低,作業成本增加等一系列問題,我國農業機械化迫切需要邁向一個新的臺階。
常林緊抓調整期的新機遇,依靠人才、物力、裝備優勢,積極開發出了21款適用于不同環境和地域的機具,機具由動力輸出型改為牽引型,作業效率翻倍,減少了拖拉機的使用臺數,并從保護性耕作、深耕深松到秸稈還田再到通過土壤改良,減施化肥的種肥同播等多個方面緊密融合農機農藝,通過機具(物理手段),解決目前土壤的板結問題。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加快秸稈還田,讓土壤恢復有機質,消除現在越來越嚴重的病蟲害。
15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打造現代農業新樣板
針對寧津農業中出現的土地急需深松、秸稈浮于土地表面、土地不夠平整等一系列影響農民增產增收的問題,縣政府特邀常林農機作業專家實地考察,最終將擁有近15萬畝土地的杜集、相衙兩鎮設立為縣“現代農業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并逐步推廣此示范基地模式,建設出農業機械化示范縣。打造寧津糧食生產全過程機械化,解決目前低端的農業機械向高效率、優質的農業機械進行升級,寧津模式的這一現代農業路子的探索,必將打造出一個嶄新的現代農業新樣板,走出了從小機器密集型向高效率、高效益農機邁進的現代農機化發展之路。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