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龐大商機 “一帶一路”將掀落地高潮 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以下簡稱《行動》),備受關注的“一帶一路”頂層設計出爐,不僅標志著我國以“一帶一路”為主旋律的外交戰略將開啟新篇章,也標志著我國以“一帶一路”為契機的國家資產負債表重構正式登臺,2015年有望成為我國第四次投資浪潮的大變局元年。
經過連續30多年的高速增長,截至2014年,我國已擁有6.3萬億美元海外資產,凈資產達1.8萬億美元,但遺憾的是,如此龐大的海外凈資產一直伴隨著負收益,致使我國在手握巨額凈資產的同時卻要向別國支付投資收益。同時,近年來雖然我國與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有了長足發展,但各種貿易壁壘仍不便于擴大交往。因此,我國需要使貿易、投資和人員往來便利化,加強信息交換、海關、認證等方面的合作來拓寬貿易和投資范圍。
近遠兼顧內涵豐富
當今世界,謀求多邊共贏,才是理性之舉。我國通過“一帶一路”等國際戰略的實施,推動國內企業赴海外投資,既能推動國家對外資產的多元化,又能拓展我國的海外存在,推動戰略外交,標志著我國逐步從“需求緊縮倒逼供給改革”轉向“需求擴張配合供給改革”的思路。
從歷史視角來看,“一帶一路”可能改變我國在宏觀政策、經濟增長、政府行為以及國際收支等方面的運行邏輯,也會對現有的國際經濟金融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可以說,“一帶一路”即契合了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又為世界經濟提供了增長的途徑,其實質是國際大通道和經濟大走廊建設,能促進各種資源跨境高效配置和市場對接融合,通過沿線國家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拉動全區域經濟社會繁榮發展,推進東亞和歐亞經濟一體化。
據預計,“一帶一路”戰略將涵蓋包含亞洲在內的26個國家和地區,合計44億人口,將產生21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僅僅在公路、鐵路、港口、油管、橋梁、輸電網路、光纜傳輸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上,就將衍生龐大商機,跨國投資規模約524億美元。目前,已經有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表達了積極態度,預計“一帶一路”不久將掀起落地高潮。未來10~15年,我國將進入“內生驅動、全球布局”的新戰略機遇期,作為一項涉及廣泛的國家戰略,“一帶一路”有著更豐富的內涵和更堅實的支撐,即從近期的“基建互通、金融互通、產業對接、資源引入”到遠期的“商貿文化互通、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共同繁榮”。
激發新一輪經濟增長
《行動》的發布,揭示了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新邏輯,表明“一帶一路”戰略呈加速推進之勢,或將成為我國經濟的重大轉折點。從政治角度看,從早期規劃到文件正式發布,“一帶一路”戰略已經成為全國新一輪投資和經濟增長的動力所在,可能重新改變地方政府的行為模式,由此產生的經濟帶動作用可能遠超預期。其中所涉及的城市帶發展,將集聚相應的人口和生產活動,既促進城市化進程,也將在城市化的發展過程中,縮小區域差距。而一直以來,我國內地、沿邊與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一帶一路”根據西北、東北、西南、內陸、沿海和港澳臺等各個地區板塊的地理、經濟特點,發揮各自優勢,賦予了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以新的內涵。
從經濟角度看,2009年后,我國投資在產能過剩的壓力下持續回落,隨著“一帶一路”戰略進入落實階段,投資低迷的趨勢可能逆轉。根據民生宏觀研究院報告顯示,我國各地“一帶一路”擬建、在建基礎設施規模已經達到1.04萬億元,具體項目主要以“鐵公基”為主,占到全部投資的68.8%。按一般基礎設施的建設周期為2~4年計算,2015年國內“一帶一路”投資金額或在3000億~4000億元左右,預計將拉動GDP增速0.2~0.3個百分點。
有分析認為,“一帶一路”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工作當中,制造業、農業、服務業、旅游文化創意產業都有可能成為“一帶一路”建設過程當中新的增長點,其中基礎設施建設類行業、先進制造行業、油氣產業鏈、交通運輸類行業、旅游業等行業或將直接受益。但是,“一帶一路”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將面臨著交通、通信等硬件設施缺乏、法規政策不相容、缺乏政治互信等挑戰。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從經濟影響上來看,“一帶一路”目前僅僅是一個開端,未來10年,“一帶一路”戰略會成為我國重大的政策紅利,其在對內對外的發展中將產生重大影響。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