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堅信中國股市強勁上揚這一主基調的同時,我們更加需要用好“流動性”的重要意義。因為寬松的流動性所帶來的股價攀升,不僅會麻痹投資者對好企業的識別能力,而且也會降低好企業有效使用資金的約束機制
2007年的股市,中國百姓最關心大事之一,就是能否分享到正在強勁復蘇的中國股市所帶來的財富增值效應;中國企業最關心的大事之一就是自己能否被日趨健康發展的股市所青睞,而從中獲取企業發展壯大所需的血液和動力;中國政府有關決策部門最關心的大事之一,就是如何設計好各類經濟政策和制度,以確保傾注多年心血培育的股票市場,能真正成為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強有力的平臺。
總之,在這嶄新的一年中,中國股市能否再次寫下輝煌的一頁,不僅取決于所有參與者的信心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取決于日趨成長中的中國股市,能否充分分享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所創造出的社會財富,能否抵擋住始料不及的來自內外宏觀經濟震蕩的考驗。
從這個意義上講,及時整理出決定2007年股市健康發展的經濟要因,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就顯得十分緊迫和必要。
“流動性過?!睅硖魬?/P>
流動性是任何金融市場生存和發展的命根子,今天中國股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很多投資者都開始憧憬起中國股市發展未來十年的黃金歲月。之所以市場如此充滿信心,是因為今天所有過剩的流動性都開始向股市匯集?!疤鞎r地利人和”的因素,造就了中國股市資金面不斷推高滬深指數的大好局面:
首先,中國股市發生了質的飛躍:股權分置改革深入人心,大盤藍籌股橫空出世,機構投資者的隊伍和實力今非昔比,監管制度的重心和效率日趨明顯,所以,當宏觀調控的效果在商品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初見成效時,寬裕的資金水到渠成地流向了只欠東風的股票市場,出現了大盤指數不斷創下歷史新高的驚人表現。
其次,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優勢、良好的企業投資環境和中國經濟轉型所創造的獲利機會等,吸引了大量海外企業和海外資金不斷涌進中國市場,這一現象不僅提升了中國產品在海外的競爭力,也給中國創造了宏觀調控政策無法有效抑制的流動性。尤其在中國所進行的漸進的“匯改”過程中,外商直接投資和套利的熱錢流入對這一輪股價的推動作用更加“功不可沒”。
第三,中國百姓財富擴張的欲望,形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推動股價不斷上揚的動力。這主要是因為在中國不完全的社會保障體系環境下,自身財富的積累對個人未來生活質量的好壞至關重要。而且,剛剛親眼目睹了過剩的流動性對樓價強勁的支撐作用后,大家更加增添了一種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投資緊迫感,這種共同的預期,完全有可能再次把股價推離基本面所決定的內在價值。
在堅信中國股市強勁上揚這一主基調的同時,我們要特別強調,此時更加需要用好“流動性”的重要意義。因為寬松的流動性所帶來的股價攀升,不僅會麻痹投資者對好企業的識別能力,而且也會降低好企業有效使用資金的約束機制。所以,投資者在股市繁榮的階段,尤其要注意企業的基本面和宏觀經濟健康運行的狀況。另外,在寬松的流動性環境下,更應該加強市場對企業治理的激勵機制,要充分將企業的業績和其股價的表現同方向地聯動起來,否則,由寬松的流動性所帶來的、脫離基本面的股價上揚,對投資者來講風險是十分巨大的。
公共投資能否有效釋放消費潛力
在分析2007年影響中國股票市場的經濟大勢時,公共投資的導向和力度還將是成為中國股市資金流向的一個關鍵指標。因為中國經濟被世界看好的是存在一個潛在的消費者市場,當政府通過公共投資去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教育體制的時候,不僅給企業創造出新的商機,同時也會因為給消費者減負而釋放出不可低估的消費能量。當這種消費的能量進入到車市,那么相關企業的股價就會一路飆升;進入到樓市,就會拉起相關行業的股價。另外,通過伴隨城市化的公共投資,城鄉差別、地區差別會明顯縮小,由此所激發的整體消費能力的上升,會給中國企業整體帶來更多的商機,會給股市造出更多利好的材料。這也可以說是通過建設和諧社會,企業發展的空間會變得越來越大。
1997年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政府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力推動了當時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雖然中國經濟當時確實是“一枝獨秀”,但是它也拖累了政府的財政狀況。不過近年來,隨著中國稅制體系的改革深入和企業的良好業績,中國政府財政狀況重新出現了盈余。這對下一輪促進內需的公共投資而言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中國股市不僅期待公共投資給相關行業帶來的利好材料,更加期待公共投資所釋放出的民間消費的潛在動力。
資本運作的光環
隨著股市的繁榮發展,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不僅會增加資本市場的融資比例,而且會通過資本市場,策略性地運用股息政策和公益性投資項目的融資參與等,向市場發出自己是一家好企業的信號,從而打開資本市場低成本融資的便利通道。另外,利用資本市場抓住時機策略性地開展并購活動,在開放環境中做強自己以保持市場競爭的優勢,也將成為今年企業帶給中國股市的一份厚禮。
我們堅信,當“資本運作”和“商業運營”共同成為經理們會議桌上的核心詞時,中國企業和機構更多地走進世界百強陣容的時代已經指日可待。同時,隨著中國主板市場的壯大和活躍,二板市場和三板市場也會陸續登場,成為更有生力的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所需要的最有力的融資基地,從而也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和中國股市的多元化發展寫下厚重的一筆。
當然,以上只是經濟層面的要因,監管制度的完善和有效的實施,卻是股市維持信心和增加動力的生命之源。
中國股市曾經出現過很多致命性的缺陷,大股東侵占小股東的利益、券商挪用股東的資金、企業披露虛假的財務信息等,這些陋習差點斷送中國股市發展的良好前程。最近,包括成熟市場國家的學者在內都提出了這樣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誰來監管“監管者”的行為?這充分體現了監管者行為對市場健康運行的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當然,只要我們的監管部門按法辦事,時刻不忘自己的社會責任,中國的股市今年一定會有序健康地發展。
(作者:孫立堅 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