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就《鋼鐵產業調整政策(2015年修訂)(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根據征求意見稿,鋼鐵行業將優化組織結構,加快兼并重組步伐,到2025年,前十家鋼鐵企業(集團)粗鋼產量占全國比重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
經過一年的修訂,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就《鋼鐵產業調整政策(2015年修訂)(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期限為3月20日至4月20日。一時間,鋼鐵行業兼并重組的話題再度升溫。
根據征求意見稿,鋼鐵行業將優化組織結構,加快兼并重組步伐,到2025年,前十家鋼鐵企業(集團)粗鋼產量占全國比重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
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辛仁周表示,本次修訂旨在推動解決鋼鐵產業面臨的新問題。與2005版相比,征求意見稿在布局、工藝裝備方面以負面清單形式,在節能環保、節水、節地和安全等方面以底線思維理念,設置新(改、擴)建鋼鐵項目的準入條件,以加強對鋼鐵產業的引導和監管。
應對鋼鐵發展新常態
迄今為止,2005版的鋼鐵產業政策已經執行近十年,但隨著宏觀環境和產業自身發展變化,我國鋼鐵工業所面臨的“低價格、低效益、低消費、低增長和高壓力”已成為行業新常態。新形勢和新要求對鋼鐵產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
一方面,2014年全國粗鋼產量達到8.2億噸,同比增長0.9%,增幅同比下降6.6個百分點;國內粗鋼表觀消費量為7.4億噸,同比下降4%;鋼材產量11.3億噸,同比增長4.5%,增幅同比下降6.9個百分點。過剩產能反彈壓力較大。另一方面,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中實現利潤前20名企業總體盈利280億元,占行業利潤總額的92%以上;虧損企業19家,累計虧損116億元,企業盈利水平兩極分化嚴重。
“當前鋼鐵產業發展遇到較多問題,例如產能嚴重過剩、資源保障不強、能源環保制約、自主創新不足和綜合競爭力不強等,這些都亟須從國家戰略和產業政策層面提出解決思路和方案。”辛仁周表示。
為貫徹國家關于強化節能節地節水、環境、技術、安全等市場準入標準,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產能過剩長效機制的精神,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關于修訂完善鋼鐵產業政策的要求,推動鋼鐵產能過剩矛盾化解,促進鋼鐵產業調整升級,工信部組織對2005年發布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進行修訂,形成了《鋼鐵產業調整政策(2015年修訂)(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一經發布,鋼鐵板塊股價便出現集體上揚。3月20日,武鋼股份報收于4.34元/股,寶鋼股份報收于6.84元/股。3月24日早盤,馬鋼股份、山東鋼鐵一度漲停,武鋼股份大漲9%,寶鋼股份、河北鋼鐵的漲幅超過7%。
首提“清單管理+底線思維”
筆者對比發現,2005版的鋼鐵產業政策包括九章四十條,新版征求意見稿進一步擴容到十章四十五條,涵蓋政策目標、環境保護、資源保障、資源能源節約等主要內容。
辛仁周表示,本次鋼鐵產業政策修訂以推進行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為主線,以構建公平競爭、統一開放的市場秩序為目標,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鋼鐵行業予以引導和規范。
其中,“清單管理+底線思維”的理念,是本次鋼鐵產業政策修訂的一大特點,將引導和規范未來10年鋼鐵產業的發展。
辛仁周表示,與2005版相比,本次征求意見稿明確了新(改、擴)建鋼鐵項目的市場準入標準,在布局、工藝裝備方面以負面清單形式,在節能環保、節水、節地和安全等方面以底線思維理念,設置新(改、擴)建鋼鐵項目的準入條件,加強對鋼鐵產業的引導和監管。為此,工信部將完善鋼鐵市場的準入和退出標準,對達不到準入要求的,積極改造升級,改造升級仍達不到的逐步退出,有序壓減過剩產能。
兩化融合也是鋼鐵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征求意見稿明確,要積極引導鋼鐵企業開辟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期貨、物流等服務新領域,促進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共創共享產業鏈價值。
此外,征求意見稿還明確,進一步創新鋼鐵企業服務理念,積極引導鋼鐵企業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體系,通過先期介入模式,為客戶提供一攬子產品、技術支持和服務。
兼并重組正提速
2005版鋼鐵產業政策提出,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集團進行跨地區聯合重組,到2010年形成兩個3000萬噸級,若干個千萬噸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企業集團。此次征求意見稿明確,鼓勵鋼鐵企業進行實質性聯合重組,支持優勢鋼鐵企業強強聯合,到2025年,前十家鋼鐵企業(集團)粗鋼產量占全國比重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從若干千萬噸級,到3~5家超大型鋼鐵集團,這些關鍵詞的變化足以彰顯國家決策層對推進鋼鐵行業兼并重組的決心和信心。
從國際上看,全球鋼產量前20位的企業中,中國占了一半。其中,河北鋼鐵和寶鋼的鋼產量超過4000萬噸,沙鋼、鞍鋼、武鋼和首鋼的鋼產量均超過3000萬噸。盡管大型鋼鐵企業的規模不斷做大,但我國鋼鐵行業產業集中度不高卻是不爭的事實。根據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5年國內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鋼產量占全國總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但實際上近年來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不升反降。去年鋼鐵行業前十大企業的集中度已經下降到37.5%。產業集中度從37.5%提高到60%以上,其難度可想而知。
不過,征求意見稿發布后,有關寶鋼和武鋼合并的傳聞一度被熱炒,迫使兩大“主角”不得不出面澄清。盡管目前來看寶鋼和武鋼合并的可能性并不大,但這種消息的熱炒并非空穴來風。根據國際鋼鐵產業發展經驗,兼并重組是提升產業集中度的最有效途徑,世界鋼鐵行業的發展史也是一部兼并重組的“血淚史”。可以預見,兼并重組也將引領鋼鐵業未來十年的發展歷程。
關于組建3~5家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的現實路徑,蘭格鋼鐵網分析師張琳認為,超大型鋼鐵集團的形成,可能最先在省內、區域內的鋼鐵企業中實現。
“我國可能在北方和南方分別重組一兩家大鋼廠,最后形成3~5家超大型鋼鐵集團的格局。”張琳表示,若要最終實現實質性重組,將涉及合并后的企業管理等一系列問題,這不是通過簡單規模上的合并就可以輕松解決的。
建立化解過剩長效機制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粗鋼產量達到8.23億噸,占全球粗鋼總產量的比重為49.4%,但國內鋼鐵產能利用率低于70%,鋼鐵產能過剩矛盾依然突出。長期供大于求的市場格局,導致鋼鐵價格一落千丈,鋼鐵企業效益兩極分化。過去的三年中,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全年平均銷售結算價格分別為4468元/噸、3750元/噸、3442元/噸和3074元/噸。
“未來鋼鐵行業的發展一定是減量化發展,而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增量發展,而化解產能過剩是主要矛盾,也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表示,目前的8000萬噸鋼鐵過剩產能必須化解,否則鋼鐵行業難以獲得更好的發展,而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根本是建立長效機制,使行業恢復到一個合理的水平。
李新創所說的合理水平既意味著消費與供給相對平衡,也指行業利潤率、投資回報率以及產能利用率的合理水平。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粗鋼產量達到8.2億噸,在全球中的比重為49.4%,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但國內粗鋼產能利用率不到70%,鋼鐵產能依然嚴重過剩。
根據征求意見稿,到2017年,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產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行業利潤率及資產回報率回升到合理水平。為此,新版鋼鐵產業政策明確了現有鋼鐵企業的退出機制。加強環保能耗執法,更多運用市場規律和經濟法律政策,迫使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和能耗限額標準的企業逐步退出;同時,按照產業指導目錄的要求,繼續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對達不到準入條件或布局不合理的企業,引導其逐步淘汰,實施依法依規等多種手段并存、相互促進的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長效機制。
相關鏈接
六連跌打破廢鋼金三銀四行情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鮫綃透——市場還是那個市場,價格卻早已不是那個價格。
回顧春節后廢鋼市場,主流鋼廠持續打壓采購價格,僅部分小廠復產所需,提價收貨。春節后一個月,主流鋼廠廢鋼采購價格也多次下調。截至2015年2月20日,廢鋼市場價格風向標——沙鋼廢鋼采購價格進行了六次下跌,累計跌幅達140元/噸,周邊城市眾多主流鋼廠紛紛跟跌。這一情況,打破大部分商家對節后有所反彈的預測,也打破了以往金三銀四的行情,為原本尚算平靜的市場行情增加了異常氣氛。
廢鋼價格下跌有空間
縱觀整個鋼鐵市場,3月份的成材、鋼坯等都有所反彈,而廢鋼卻是一路下滑,究竟何種因素引導廢鋼走勢?對此,上海鋼聯我的鋼鐵網分析指出:廢鋼價格存在下跌空間的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
第一,從成本對比來看。鐵礦石方面,4月初始進口礦指數基本呈一路下跌趨勢,截至4月3日,每噸跌破50美元。3月27日普氏指數為53美元跌1美元,月均57.58美元;較月初下跌10美元,月均下跌5.42美元。3月27日我的鋼鐵網廢鋼價格指數為1670.7元/噸,周跌0.65%。受礦石價格影響,主流鋼廠考慮降低生產成本,更多的是“多吃鐵水,少用廢鋼為主”,從而促使了華東廢鋼市場仍趨于弱勢。另據海外金融機構預測,近期鋼材價格大幅度上漲,也讓四大礦山在此上漲時機積極出貨,繼續導致礦石價格進一步下跌,也使得市場更加恐慌和對后市的不看好。
以當前礦石成本來測算,長流程煉鋼成本應該在1760~1800元/噸(粗鋼),在短流程煉鋼中,目前爐料均價在1350~1400元/噸,以夜間生產為主,電費各地略有不同,多在300~400元/噸,其粗鋼冶煉成本1900~1950元/噸,長短流程目前因原料差異所存在的煉鋼成本至少在150元/噸左右。在長流程鋼廠冶煉過程中,每多用10%的廢鋼,將增加50元/噸左右的成本,而當前鋼廠生產雖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但尚不足以到肆意揮霍的地步,所以嚴格把控各個原料環節的成為必然,廢鋼需求受到打壓,價格下跌成為鋼廠打壓市場價格和用量的雙重利器。
第二,廢鋼庫存及供需情況。由于鐵水成本依低于廢鋼,加上目前的鋼鐵市場持續低迷,多數貿易商表示擔憂鋼廠對廢鋼需求減少,從而維持快進快出的操作。而鋼廠價格的持續下行,也導致了部分貿易商拋貨情況出現,從而使得鋼廠價格越低,到貨越多,形成如此怪圈。據我的鋼鐵網廢鋼部統計,截至3月27日,國內47家主流鋼廠庫存總量為103.35萬噸,環比上周增加1.15萬噸,增幅1.13%,環比2月底增加3.5萬噸,增幅為3.5%。自3月初始,沙鋼率先將廢鋼價格下調30元/噸,之后,鋼廠通過間斷小幅度的降價,在控制到貨量的同時圓滿完成了控制成本的任務。
在供需方面,由于環保壓力,部分鋼廠停產減產,導致原料需求減弱;而成本相對較高,使得廢鋼即便環保也不受待見。盡管一直以來,廢鋼都被冠以緊缺型資源的標簽,但當需求減弱,緊缺也顯得名不副實。而市場價格的持續下行,導致貿易商恐慌性出貨增多,廢鋼價格也將由此繼續承壓向下。
市場或將繼續弱勢盤整
就4月份廢鋼市場的走勢,我的鋼鐵網認為,4月份廢鋼市場或將繼續弱勢盤整,但地區間差異或將明顯。其中,華東、華南、華北地區或波動較為頻繁;而華中、西南、西北地區或多以穩為主。
華東地區作為廢鋼市場風向標,其導向作用明顯。據市場調研顯示,4月份華東地區或仍將以弱勢盤整為主,但下跌幅度不會很大,頻率也不會很快,主流鋼廠正是把握了貿易商“賣跌不賣漲”的心理,多次數小幅度的下調采購價格。一方面,可以維持到貨量;另一方面,仍會給貿易商留有一定的空間,維持長久的合作關系。由于上下游市場支撐力度不足,當前廢鋼市場信心依舊較差。原料方面,礦石價格跌勢難止,生鐵反彈壓力大,仍有小幅下降空間;鋼材方面,3月鋼價呈現先抑后揚再轉弱的態勢,四月份供需壓力有所減輕,但上漲動力依舊不足,市場仍觀望居多。
據了解,盡管個別商家對4月份行情仍寄予期望,故惜貨待漲不出,觀望情緒較濃。然而,今昔不同往日,3月末成材市場的一直維持低位徘回,供需矛盾尖銳;進口礦價跌破50美元。隨之,3月31日沙鋼廢鋼采購價格再跌20元/噸。可以看出,目前鋼廠采購意向不高,采購價下調幅度明顯,個別鋼廠甚至停止采購廢鋼。因此,從鋼廠需求上來講,短期內廢鋼市場仍有小幅降價空間。另外,由于礦石價格不斷創新低,與礦石成本對比來看,廢鋼使用成本相對較高。據我的鋼鐵網測算,目前長流程鋼廠相對盈利較好,而短流程鋼廠目前在虧損邊緣。由此,廢鋼價格應有下跌空間。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