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稅率的調整,完全不會影響我們在中國所做的投資決定”,美國伊頓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卡特拉在北京如是告訴記者。他領導的企業位列美國財富500強,是全球領先的多元化的工業產品制造企業。卡特拉對記者透露,計劃到2010年,實現中國市場銷售額突破10億美元。“這一目標將使我們目前的中國銷售額增長兩倍以上,”他耐人尋味地表示,“作為一家紐約證交所上市公司,我不能透露投資中國的具體數字,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在中國的投資將與我們在中國的銷售額成比例增長。”卡特拉特別對記者強調:“中國市場將是我們全球計劃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中國對于伊頓的業務增長舉足輕重。”
而對中國企業來說,“兩稅合并”確實是期盼已久的重大利好消息。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就是“兩稅合并”提案的積極倡導者,他曾經多次在歷年兩會期間呼吁加快完成“兩稅合并”改革,“我的提案不是為吉利而提,也不是為了汽車而提,它所包含的是全行業,不光是汽車業。”李書福委員認為,“兩稅合并”的改革,將關系到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平等競爭問題,外資企業和中資企業的平等競爭問題。
兩會進入到第6天,3月8日上午9時,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將正式聽取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草案)的說明,包括李書福委員在內的全體政協委員也將列席這次會議聽取說明,并將在3月9日進入到分組討論程序。
相對公平:實現指日可待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要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溫家寶說:“現在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使內外資企業處于平等競爭地位,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將審議《企業所得稅法》草案,將在3月16日進行表決。草案明確規定:內資、外資企業使用統一的企業所得稅稅率,新稅率確定為25%。從目前各方的反應來看,這部法律將獲得順利通過,因此,3月16日,將是外資企業在華享受稅收優惠時代的終結,對中國所有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在稅收上實現相對公平的日子。
實現“兩稅合并”的目標,雖然已經指日可待,但期間也經歷了漫長的爭論和等待。
此前,內外資企業在中國曾長期實行稅收“雙軌制”。外資企業在經濟特區的稅率為15%,在沿海開放城市的稅率為24%,而內資企業的稅率則為33%。內外資企業之間8%的稅率差,也就成為一柄著名的“雙刃劍”:一方面對吸引外來投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不斷激起內資企業呼吁獲得“公平待遇”的訴求。
這種局面的形成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資金和外匯都很稀缺,所以需要比較優惠的政策來吸引外國投資,從而增加資本和外匯儲備。因此,國務院在1981年12月13日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企業所得稅法;1991年針對外資企業開始實行《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1994年,對內資企業征稅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而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關于外資企業享受“超國民待遇”以及在同一市場中競爭的內外資企業稅負嚴重不公就成為爭論的焦點。有統計說,目前我國內資企業的實際稅負在23%左右,而外資企業僅為10%,稅負上的差距,使內企在技術更新、規模擴張以及發展后勁方面的競爭力明顯落后于外資企業。有專家分析說,這種巨大的差距體現在五個方面:第一,外資企業普遍享有優惠稅率;第二,投資基礎產業并且經營期限在10年以上的外資企業,可在“二免三減”之外再享有5年減免期,最低稅率可達10%;第三,外資企業的再投資可以退稅40%,內資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則不允許在稅前扣除;第四,二者的成本扣除標準很不一樣;第五,納稅義務起始日不同,外資企業自盈利之日起,而內資企業從企業成立之日開始計算,這使后者的一些減免優惠往往在不盈利的起步階段就被浪費掉。
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姜恩柱在日前召開的兩會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盡快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有利于內外資企業處于平等的競爭地位,有利于統一、規范、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建立,促進國民經濟更加健康、協調地發展。所以有必要對內外資企業所得稅進行統一。按照提請本次會議審議的企業所得稅法草案,是在廣泛調研、充分征求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的意見,充分吸收內外資企業的意見,并且做了精確測算的基礎上制定的。”
值得關注的是,企業所得稅法草案中并沒有全部取消稅收優惠,而只是將優惠原則從過去以區域優惠為主轉變為以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而為緩解新的稅法出臺對外資企業稅負可能有所增加的影響,在通過實施后的一定時期內,中國還將對老的外資企業實行過渡性安排,采取必要的措施,充分考慮它們的利益。
絕對較量:考驗剛剛開始
然而,稅率統一后對外資企業以及外商投資到底有什么影響呢?
姜恩柱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相信,總體上不會對外資企業產生大的影響,也不會影響他們到中國來投資的積極性。”他認為,中國積極利用外資的政策并沒有改變。中國對外開放領域會不斷擴大,市場容量也在不斷擴大。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有利于為各類企業創造一個更加公平、規范和透明的稅收法制環境,有利于提高我國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中國吸引外商投資的環境會更好。
經濟學家林毅夫也認為稅制改革不會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有太大的影響,他說:“外資來中國投資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利用中國的比較優勢,尤其是勞動力比較便宜、產業結構比較健全、基礎比較好等有利條件,把中國作為出口加工的基地,這個吸引力目前仍然非常大;另一個是中國的國內經濟發展非常快,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因此有不少外資要進入中國市場。此外,對于一些外資企業來說,在中國繳納的所得稅減少,在國外繳納的所得稅額就會增加。所以對于吸引外資沒有太大影響,但是對我們構建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來說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調整。”
為此,記者專門接觸了一些跨國公司高層,詢問他們在稅制改革之后是否會繼續加大在華投資的腳步,沒有一家企業表示會因為提高稅率而放棄在中國繼續投資。全球化工巨頭帝斯曼公司近日決定在上海浦東新區的張江高科技園區投資建設帝斯曼中國園區。帝斯曼(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夏德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過去一年里,帝斯曼已完成或已啟動的項目的總投資達到約1.2億美元。這些項目完成后,將帶來總計超過2億美元的年銷售額增量。夏德帆表示:“帝斯曼中國園區的投建是帝斯曼公司對中國市場長期承諾的一部分。我們堅信,中國將有力地幫助我們實現2010年戰略目標,包括創新目標。”空中客車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博龍也堅定地表達了繼續投資中國的決心,他透露說,天津空客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去年6月宣布落戶濱海新區后,中外雙方簽署了項目框架協議,目前總裝線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已經投資7億元,建設進展順利。2007年3月份,總裝線主體工程將正式開工,到2007年底,將實現投資20億元,達到基礎設施全部完工、總裝線基本竣工。
與外資企業的平靜相比,國內企業顯然更加期待新稅法早日出臺。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對記者表示:“兩稅合一,我們民營企業家盼了10多年了!兩稅合一,標志著我國現在法制更加健全,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國民待遇也前進了一步,這也向國際社會展示了我們國家的成熟和志氣。”全國人大代表、燕京啤酒董事長李福成則認為,通過對于內資企業不會有負面影響,對于外資企業同樣也有利于為其創造更公平和透明的市場環境。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石油、電信、銀行和大部分采礦行業的國內公司將成為稅制統一的主要受益者,而眾多民營企業也終于可以一解多年來壓在身上的稅制包袱。在談到所遭遇到的“非國民待遇時”,李書福曾經說過:“民營企業根本比不過合資企業,也比不過外資企業,外資企業是爺爺,合資企業是奶奶,都很牛的,但是民營企業總是被人家瞧不起。”他說這話的時候是去年。值得回憶的是,在去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政協提案組將《關于盡快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的提案》列為當次政協會的一號提案。
問題的關鍵是,在千呼萬喚之后,在擁有了相對公平的稅收政策之后,國內的企業如何利用這也許是轉瞬即逝的一點時間,來迅速提升自己的實力,來和外資的“爺爺”、“奶奶”們進行更激烈的競爭、角逐更廣闊的市場。隨著中國結束了W TO的過渡期,市場的真正洗禮已經來到眼前。所以,國內企業如果只把“兩稅合并”看作是少交的那8個百分點的稅收,外界如果只簡單地把稅收因素歸為股市上的利好消息,那就辜負了兩稅合并這個來之不易的好政策了。相對來看,內外資企業在稅收上確實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但更激烈的競爭也在所難免。記者采訪到的許多跨國公司都表示,稅收上的優惠雖然是看得見的損失,但這絕不是他們繼續投資中國市場的障礙。相反,他們還會加大在中國的投入,特別是科研方面的投入。畢竟,中國龐大的市場對他們來說太重要了,尤其是在那些跨國巨頭把中國納入到他們的全球市場計劃當中之后。
似乎應該提醒中國的企業,兩稅合并并不是什么保護傘,而更像是市場競爭加劇前的一個緩沖,也許,連緩沖的時間都沒有,因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現實中,誰也不可能放棄中國市場的巨大誘惑。必須意識到,相對公平下的絕對較量才剛剛開始,在這一點上,像李書福這樣的民營企業家似乎顯得更加清醒。兩稅合并是機遇,更是一場挑戰,在這場注定慘烈的較量中,更值得關注的是,國內企業如何應對這更大的考驗。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