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國鋒在柳工工作22年,曾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勞動模范”、廣西“最美勞動者”、柳州市“十大公民榜樣”等榮譽,連續3年獲柳工股份公司電焊工技能大賽冠軍。公司以他名字命名的“廖國鋒(勞模)創新工作室”,帶徒授藝,直接受益者達500多人,帶出來的徒弟屢次在各項電焊技術比武中獲得大獎。近日,廖國鋒通過全國勞動模范資格審核,成為柳工首位技術工人全國勞模。他經歷了公司的輝煌時期,也經歷過公司的困難時期。從最平凡的一線工人,到最閃亮的全國勞動模范,他的成長也伴隨著風風雨雨,最終總能看到最絢麗的彩虹!
廖國鋒申報全國勞模詳細事跡材料
柳工全國勞動模范廖國鋒
對于這些榮譽,廖國鋒看得很淡。他說“用一種做藝術品的心態來做自己的產品,享受工作的樂趣,踏踏實實走好眼前的路,名與利都是水到渠成的。”
板凳要坐十年冷 功夫才能練得精
1993年,剛滿18歲的廖國鋒從廣西橫縣職業中學農村機電維修專業畢業,進入當時的柳州工程機械廠技工學校生產實習工廠,接著在柳州柳工齒輪有限公司做電焊工。雖然機電維修和電焊都是與機器打交道,但電焊工作在一般人看來是“苦、臟、累”的活兒,被看作是“努力不長智,費力不露臉”的工種。初入職場的廖國鋒當時抱怨:“怎么就被分到做電焊了呢?”盡管如此,對一個來自農村的年輕人來說,在城里找到一份工作,他還是感到挺滿足。
隨著工作的展開,廖國鋒發現,電焊工這碗飯,可真的不是那么好吃。一開始,焊出來的焊件不是不牢固就是有空隙,要么就是不平整,形象差,“比起有經驗的師傅們來,那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廖國鋒說道。
焊接有平焊、立焊、橫焊、仰焊,每個方式都不一樣,要得一樣一樣地學。由于焊接的不規則性,有些焊位地方狹小,必須蹲著、跪著,甚至趴著才能施焊。有的則要高昂著頭,伸長了脖子才能焊接。有時,同一個姿勢要保持一整天,一整天干下來,連腰都直不起。
對于廖國鋒而言,身體勞累是小事,但專業的不對口及電焊技能的缺乏是一定要彌補的。他知道,要想焊得好,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他當時認為,隨著焊接機器人的廣泛使用,理論和編程遲早會派上用場。因此,他找來了900多頁像磚頭一樣的《機器人操作指導綜合手冊》,一邊研讀一邊實踐,幾年時間,愣是通讀了三遍。
由于當時使用的是外面廠家提供的電焊設備,平時遇到難題廖國鋒就到現場請教廠家的師傅,廠家的師傅不在,他就電話咨詢,一定要把難點攻克才肯罷休。他花了比別人多的時間來學習焊接理論,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車間練習焊接技能。10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換來了一身的絕招絕技,成為公司里焊接技術超群的工人技術專家,被公司聘為首批技能大師。
柳工全國勞動模范廖國鋒
技術比武露鋒芒 技藝高超創佳績
電焊是柳工應用最多的工種,也是最重要的工種之一。柳工工會每年舉行電焊工技能比武,各生產廠也會每年舉行一次類似的技術比武。2004年至2007年,廖國鋒連續三屆奪得公司電焊工崗位技能大賽冠軍。
榮耀的背后是艱辛的付出。柳工的技術比武是利用選手們的業余時間來進行的。當時正是公司高速發展的時期,電焊工更是忙得顧不上家,要抽出時間做大賽備戰練習,不僅意味著要高效完成生產任務,還要犧牲業余時間。廖國鋒總是第一個走進操作間,最后一個出來。一天的練習下來,雙眼被電焊弧光“灼傷”得像兩只紅腫的桃子。晚上,工友都下班了,他卻還不肯停下來,從擺槍位置,焊接參數都在不停地摸索,爭取找到最佳點。翌日,他會把不滿意的問題帶到現場向師傅們請教,直至得到滿意的結果為止。
皇天不負苦心人,廖國鋒的努力沒有白費,接踵而來的榮譽讓他名噪一時。他在比賽中所表露出來的沉穩、鎮定、靈活、善于使用資源等綜合素質,奠定了他成為柳工首批技能大師的基礎。
除了在技術比武中大顯神威外,廖國鋒更多的是把技藝用在實際生產中。他主導實施的CLG855裝載機前車架連接板、前中梁連續船形焊方法,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焊接的外觀質量。他設計制造的主機架護罩拼焊定位工裝,使護罩裝配合格率由20%提高到99.7%。
柳工全國勞動模范廖國鋒
頭腦靈光小灶開 技術美譽傳海外
通過不斷地自學,廖國鋒還學會了焊接工裝設計和復雜焊接工藝編制,在公司高端產品結構件設計生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9年,美國CASE公司焊接專家特萊伯到我公司,進行富氬混合汽體保護焊培訓,當時此焊接工藝的應用不像現在這么廣泛,公司也未曾采用過。廖國鋒深感新工藝前景可觀,勤學苦練,每天總是比別人早到晚走。“西方人沒有午休習慣,我借此機會經常找特萊伯先生‘開小灶’。”最終,他掌握并精通了這門新技術。特萊伯先生贊道:“這是我在中國遇到的最好的、最刻苦的、最善于學習的電焊工。”
廖國鋒在焊接技術方面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2000年,美國CASE公司進行全球供應商招標,廖國鋒所在的柳工路面機械公司一舉中標成為CASE公司鏟斗、動臂、振動錘等部件的生產和供應商。柳工產品焊接質量的美譽也流傳海外。2004年,澳大利亞ROBBO公司也看上了以他為代表的柳工焊接力量,主動上門尋求合作,將每年1000多臺套挖斗、四合一斗、叉車架等產品交給他們生產,每年新增產值150多萬元。
導師帶徒是本分 滿院花開才是春
天津柳工建立之初,柳工派廖國鋒到新公司進行技術支持。針對新工廠基礎薄弱的情況,他帶頭苦干巧干,帶領焊工們努力提高焊接技能,為天津柳工培養了40名拼焊骨干。在當年天津空港保稅區舉辦的首屆焊工技能大賽中,他帶出的兩名年輕徒弟分別奪得氣體保護焊亞軍和電弧焊季軍。廖國鋒的培訓才能從此被發掘。
回到柳工總部后,公司聘請廖國鋒為培訓專員,專門培訓焊接人才和攻關電焊項目。在他帶出來的徒弟中,涌現出一大批在一線生產中挑大梁,在各種崗位技能大賽中屢創佳績的電焊技能高手。光是參加柳工內部舉行的電焊工崗位技能大賽,在2006年度和2007年度比賽中,就創造了4人進入前六名和7人進入前十名的戰績。
2013年,柳工以他的名字成立了“廖國鋒(勞模)創新工作室”。兩年多來,廖國鋒帶領他的工作室團隊,承擔起裝載機公司的焊接技能人才培訓工作,完成了20多項技術攻關、工藝改進及工裝設計項目,解決了大量工藝、質量、成本、工效、安全等方面的難題,為公司節約和創造的經濟價值近400萬元。其中,《裝載機前車架焊接工裝優化》、《動臂搭子焊接工藝優化》項目分別獲得2014年自治區優秀工藝工裝評選二等獎和三等獎,是參評項目中少數由一線工人主導開展的項目。
為促進柳工產品制造整體實力的提升,廖國鋒還多次接受公司委托,以工人焊接專家的身份,前往柳工位于天津、江陰、鎮江等地的子公司,進行培訓和技術支持。
新鮮玩意撓心癢 藝無止境虛心學
柳工為廖國鋒配備了辦公室,但他除了在電腦上繪圖,其他時間都在生產現場,繼續從事一名普通電焊工的工作。他說:“在現場才能發現問題,也只有在現場才能解決問題。”
電焊新技術的發展,讓他在進行“工裝設計”時遇到了一些瓶頸,對此,廠里開展了“高級技師結對子”活動,將掌握新技術但缺乏實踐經驗的本科高級工程師與實踐經驗豐富但新技術基礎薄弱的高級技能專家結成互學對子,取長補短。為了使用電腦熟練進行工裝設計,廖國鋒像小學生一樣,認真聽互學對子小李的講解和操作演示,還時不時用筆記本記下關鍵點。如此幾次,廖國鋒說:“真是學到了不少新鮮玩意兒!”
2014年,廠里聯系河北唐山開元機器人公司,打算安排一批焊接機器人操作工前去培訓,廖國鋒知道后,主動要求前去培訓,廠里負責人說:“你的電焊水平都這么高了,還需要去培訓?”廖國鋒說:“藝無止境,聽說這次培訓有新技術,不去會心癢的。”
培訓期間,他作為帶隊組長,要求組員每天提前達到教室,做好復習和預習,當天的授課結束后,他會安排組員進行討論。在為期20天的培訓中,他們系統地學習了焊接機器人的工作原理、傳感功能的擴展應用、深層次功能的應用開發、維修保養及報警分級故障排除等專業知識,參加了實際操作訓練,并取得了焊接培訓結業證書。
短評:
4月28日,2015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我公司技能大師廖國鋒作為全國勞動模范,光榮出席本次大會并接受表彰。
全國勞動模范就在我們身邊,來自生產一線,出自平凡勞動者。廖國鋒是柳工第一位來自技術工人隊伍的全國勞動模范,是全體員工的杰出代表,是當代柳工人的勞動楷模,是柳工人的驕傲。
人間萬事出艱辛,夢想從來不會自動成真。全國勞模的榮譽不是一蹴而就,是廖國鋒用勤勞實干的精神贏來的。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興。在當前行業形勢嚴峻、市場持續低迷、公司經營下滑的關鍵時期,全國勞模的榮譽尤其彌足珍貴,全國勞模的精神值得全體柳工人學習。我們要發揚勞模精神,學習勞模事跡,發揮主人翁作用,堅持崗位練兵,積極投身公司各項變革,樹立發展信心,推動公司沖破困境,迎來新未來!
相互學習、相互鼓勵,我們就擁有戰勝一切的力量!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