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5全國農業機械及零部件展在鄭州舉行。作為國內農業生產機械化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中聯重科攜“谷王”、“耕王”兩大品牌,19款技術領先、品質可靠的綠色農業裝備新品盛裝亮相,成為現場國內外客戶關注的焦點。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加快推進農業的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成為共識。此次展會,不僅全方位展示了中聯重科農機產品的領先技術和精良品質,更是結合時代潮流努力攀登行業高峰,引領中國農機創新發展的最好見證。
農業現代化改革愿景
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指出推進農業現代化,改革是關鍵。而加快新技術、新品種、新農機研發推廣應用,成為推進農業現代化改革中重要一環。
在機械裝備制造業中農機仍屬于規模不大、水平不高,與占領高端市場的外資企業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發展空間巨大,農機產業結構亟待優化調整。
據了解,目前,我國農機產業總體規模約為3800億元,其中中低端農機大概占3500億元左右,高端農機大概占300億元左右,我國市場上有一些生產上急需的高端、高附加值農機裝備還被歐洲、日本等國外企業壟斷,比如大馬力拖拉機、采棉機、甘蔗收獲機等。這些國外高端農機產品雖然所占數量不大,但利潤很高。“高端農機有20%至30%的利潤,有些甚至達到了40%的利潤。”對于這樣的現狀,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表示擔憂,如果長期保持這樣一種結構,必然不利于中國農機產業發展。
如何改變這一局面,詹純新認為,唯一的道路就是轉型升級。轉型升級意味著中國自主品牌的企業要通過整合資源、戰略重組和自主創新快速地進入中高端,并向高端轉移。只有中國農業裝備企業進入中高端,中國農業才能更好的實現現代化發展。
創新驅動打造新格局
在今年的全國春季農機展上,中聯重科推出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主題的首屆中國農機創客大賽。這不僅響應了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指出的“創客充分展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這種活力和創造,將會成為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不熄引擎。”更為引領我國由農機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據中聯重科負責人介紹,舉辦首屆中國農機創客大賽,通過眾多農機用戶的廣泛參與,從農業機械技術水平、農機作業水平、農業生產安全等多個維度評選出年度創客冠軍,一方面通過農機創客的意見和建議促進中國農機產品持續創新升級,使“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另一方面,企業搭臺,讓“職業農民”站臺,通過企業的創新投入讓“普通農機手”走向“職業農機手”,讓“職業農機手”走向“農機創客”,從農機手比賽走向創富大賽。
對于中聯重科而言,此次大賽不僅是貫徹國家鼓勵創業、創新,推動經濟增長的戰略方針,更是與自身具有的創新內涵一脈相承。
在業界,中聯重科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甚至全球第一,在一些細分領域還成為全球標準制定者,并非常利用全球高端人才并整合全球優質資源進行自主創新。
2014年底,中聯重科北美研發團隊和歐洲研發中心相繼亮相,為農機裝備注入強大科研活力。而在11月的意大利農機展上,中聯重科又與埃孚、道依茨、博世力士樂、卡拉羅等全球頂級農機零部件供應商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其整合全球資源,打造全球一流農機產業鏈與高端農業裝備平臺的戰略正式啟動。
深耕現代農業顯使命
中聯重科農機板塊落地的半年以來,中聯重科不斷在技術創新、產品變革、服務轉型上描畫新的藍圖,并取得豐碩成果。
在去年的第四屆中南農機機電產品展示交易會上,以“谷王”、“耕王”為代表的中聯重科旗下高端農機系列,成為了中聯重科作為農業生產機械化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的首次登臺。
隨后的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CIAME)上,中聯重科發布的AS60甘蔗收割機、LZ702履帶式拖拉機、SG80柴油動力乘坐式高速插秧機等6款新品,引發專業人士的關注。
行業專家指出,中聯重科發布的全新產品在技術、質量和可靠性等方面出類拔萃,特別是全新推出的AS60甘蔗收割機和LZ702履帶式拖拉機,技術應用都代表了行業的領先水平,在解決農業機械化短板、瓶頸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此后,在國際、國內農業機械品鑒會上,中聯重科通過不斷創新升級“谷王”、“耕王”系列產品得到了國內外行家里手的高度認可。
最近一次全國水稻全程機械化演示會上,中聯重科攜帶20款涵蓋水稻生產全程機械產品在眾多農機品牌中脫穎而出。農業部農機化司司長李偉國認為,中聯重科已經走在國內農機行業前列,勉勵中聯重科繼續推進農機農藝融合項目發展,制造出更多優質高效的農業裝備產品,為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做出更大貢獻。
與此同時,中聯重科還注重引進先進的管理和運營模式。3月,中聯重科在湘潭投入運營了湖南地區首家農機旗艦店。店內不僅經營包括拖拉機、收割機、烘干機、農機具等在內的適應本地農藝農情的中聯重科農機系列產品,而且可向周邊農民提供高標準、綜合性的農機價值體驗和增值服務。
不論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度聚焦“三農”,或是李克強總理近期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目標,都將農機裝備領域提升到至關重要的位置,迎來了農機行業的黃金發展期。而率先布局的中聯重科,將更多受益于此,必將形成獨特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