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4日舉行的第三屆東亞投資論壇上,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公開表態,“外商采取并購方式到中國投資,對國有企業的改造和中國經濟發展都有利”。
“這絕對是一次強強聯合。”提到殼牌對統一潤滑油的并購,殼牌統一(北京)石化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嘉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滿懷信心地說。
去年9月,殼牌對統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進行購買以來,統一2007年前4個月銷售量激增,環比增長再創新高。商務部力挺外資并購,可見是有據可依的。
并購使雙方達到共贏
2006年9月22日,國內最大的潤滑油民營企業——統一石化被殼牌并購,成為殼牌旗下的合資企業。殼牌擁有統一石化75%的股份。
殼牌是全球第一品牌潤滑油產品供應商,占全球潤滑油市場16%的份額,業務遍布全球120多個國家。同時,也是中國潤滑油市場尤其是高端市場上領先的國際潤滑油品牌之一。統一潤滑油是中國目前最大的車用潤滑油專業制造商,在高端潤滑油市場占有15%的份額。
“統一潤滑油會不會像其他中國本土品牌一樣,在外資并購中逐漸地迷失和沒落?”并購之初,很多人表示了擔憂。但隨著殼牌力挺統一“更進一步”策略的實施,我們似乎看到更多的是企業之間的強強聯合和統一潤滑油品牌的新崛起。
“殼牌對統一的并購,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吞并,而是彼此融合,是強強聯手,謀求共贏。”李嘉坦言。殼牌在并購之初就表明了自己的觀點,殼牌與統一是相對獨立的兩個品牌,統一潤滑油產品更具有中國特色。這預示著統一將一如既往地保持其在中國潤滑油市場上的獨特地位,提升品牌和市場競爭力,繼續搶占中高端市場份額。
“我們的目標是要將統一品牌打造成‘中國車用潤滑油第一品牌’。”李嘉雄心勃勃地對記者說。統一在成功實現與殼牌合資后,不僅獲得了殼牌的品牌公信力,還獲得了殼牌在基礎油、添加劑采購體系的支持。這一切都使得統一不僅能夠作為一個獨立的潤滑油品牌保留下來,而且在殼牌的支持下可以開始著眼更大的發展。
投資公司看好外資并購
公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全球跨國并購達7100多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88%。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80%都是通過并購方式實現的,并購已經成為世界上跨國投資的趨勢和主流。
對中國來說,并購方式比過去大量采用綠地投資有很大好處,也達到了企業發展的目的。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在7月14日舉行的第三屆東亞投資論壇上公開表態,“現在不少國有企業技術比較落后,很多需要改組,需要外來資金、技術,并購對國有企業的改造很有好處”。
事實上,由于公司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企業要求“引進外國戰略投資者”,對此,北京恒豐美林投資咨詢管理有限公司高級項目經理熊立峰認為,其實外來資本并非洪水猛獸,相反它們雄厚的資金對民營企業的發展能夠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熊立峰告訴記者,外來資本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外的有益補充,外來資本以戰略投資者的角色進入企業,能夠幫助企業迅速壯大,對國有企業造成壓力,形成競爭的局面,快速提升行業整體水平。事實上,在目前國有企業高舉資本大旗屢屢并購省屬企業的同時,一些民營企業的生存壓力也越來越大,在外資頻頻伸出橄欖枝之際,他們也毅然選擇了借助資本的力量快速發展壯大。“雄厚的資金支持,能夠使這些迫切需要錢的企業快速發展起來。”熊立峰說。
上述人士的說法恰恰與廖曉淇關于“并購是目前世界上跨國投資的主要方式和潮流,外商到中國來投資采取并購方式,對國有企業的改造和中國經濟發展都是有利的”這一言論不謀而合。
據悉,商務部等8個政府部門最近修訂了關于并購的相關規定,對保障國家經濟安全也做出了規定,而這些規定的實施,為促進并購在中國的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對于外來資本的進入,成都天宏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總監鐘魯川認為應該一分為二看待。“不排除一些國外資本進入中國市場進行惡意收購或重組,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這些資本對企業的推動和發展的作用。”鐘魯川說,中國進入WTO以來,企業的發展應與時俱進,放眼全球市場,同國際接軌,在進入市場的初期,一些企業會因為缺乏經驗付出一些代價,但是隨著國際資本市場游戲規則的完善,企業也能以越來越成熟的心態面對市場。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