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機械工業的發展勢頭迅猛。今年上半年機械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3423.1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2.5%。然而,隨著國家緊壓投資、促進消費、緊縮外貿的宏觀經濟政策的進一步實施,機械工業將會受到什么影響?就此記者采訪了國家發改委體改所國有資產研究中心主任高梁。
宏觀調控溫和漸進
高梁認為,機械工業近年一直是高速運行,是由于經濟增長中存在對投資的加速度,即經濟增長速度快的時候,固定資產會更快地增長;反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時候,固定資產也會加速下降。GDP和一般資本品的增長存在一個加速臺階;一般資本品的增長與機床等機械工業的增長又存在一個加速臺階。因此,機械工業增長速度超過固定資產投資速度的現象也是正常的。
此外,必須考慮到從1997年到2001年,由于東南亞金融危機和內需不足的影響,中國經濟處于萎縮階段。從2002年以后,機械行業開始了加速增長。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出現了加速度效應,而在此過程中,國家開始重視機械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機械工業開始了高速的增長。
而同時,政府最近的宏觀調控吸收了以前調控的教訓,采用了較溫和的方式,注意結構調整,注意壓長線促短線,注重使用貨幣等市場調控手段。因此除非出現意外情況,不大會出現大起大落。所以,下半年機械工業部分產業繼續高速增長是可能的。但如果國家宏觀調控繼續的話,則中國經濟將會以穩定的速度增長,對機械工業的加速作用就會大大降低,機械工業的發展將逐漸恢復到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接近的局面。
揚長避短建產業鏈
機械工業的發展不是孤立的,它是國家整體產業鏈的一部分。所以,建立機械工業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是實現機械工業自主發展的基本保證。
建立機械工業產業鏈,首先要對中國機械工業目前的優勢、劣勢有清楚的認識。
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一方面中國的技術儲備在下降,進口替代越來越嚴重。中國裝備工業對國內市場的滿足率,從1978年的70%,降到了后來的33%。所以當前的情況是經濟在高速增長,但國產產品的市場反降。在有限的被擠壓空間中,有的廠子壯大了,有的就垮下去了。
因此,建立健全機械工業產業鏈,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需要做。
首先,中國正處在一個開放環境下,只要不是國防敏感的系統,可以聘請國外的技術人員。一汽的一個合資企業,其20來個德國專家的工資相當于整個企業二三千人工資總和。這是中國企業發展階段付出的代價,但總比把市場讓給別人好。
其次,要充分利用好中國現有的基礎,特別是三線的軍工企業,技術在某些方面可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要把各方面的優勢組合起來,把知識糅合起來。
第三,競爭性市場,必須有一個全國的機構作為補充和高層協調。當企業的橫向交流不暢通的時候,國家層面可以搞一個機制或者機構,把有用信息及時向相關企業傳播,或者對技術發展、對我國本領域的前端后端缺失項目有把握,有針對性地對關鍵技術進行支持。
高梁認為,利用好歷史遺留下來的資源,有好的市場機制,有好的企業制度,有好的創新氛圍,有高層的協調,行業之間的聯絡和互補加強,產業鏈自然就形成了。
對于現在工業界和技術界希望在高層能建立工業部的事情,他認為,新設立的部門,不應是企業的主管部門,而應是產業政策和科技進步政策的研究和制定部門。
恢復藍領激勵機制
從長遠來看,制約中國機械工業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機械工業人才后備形勢嚴峻。目前很多高校的優秀學生對機械工業存在偏見,機械工業企業又大多分布在內地,高校學生不愿意進入機械工業類企業,而更熱衷于信息產業、金融等熱門產業。這是機械工業二十年來正面臨的一個尷尬局面,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因此,高梁說,國家在做大學學科、學院設計的時候,應當考慮到機械工業的發展和人才需求。特別地,應當設計一種制度,從藍領工人中間,找一些優秀的年輕人,國家補貼一些錢,像師范院校一樣進行深造,讓有經驗的藍領工人,把理論好好學一學,他們中間很多人可以成為出色的設計者或者高級技師。
其次,在激勵機制上也要反思。過去工人有八級工資作為激勵機制,把八級工資一撤銷后,工人的動力激勵就沒有了。所以應恢復工人技術評級制度,不一定是八級,但至少有個工人的職銜,對于提高工人的地位和積極性是十分重要的。
資本輸出控制進口
中國目前外匯儲備已經達到1.3萬億美元以上。巨額的順差,迫使中國要為大量的資金尋找出路。解決辦法有兩條。一條是中國大量進口,從而削減順差,達到貿易賬戶的平衡。另一條是資本輸出,向海外投資,這樣通過資本賬戶的資金流出,也能達到中國外匯資金的總量平衡。
在進口問題上,高梁認為,目前的很多機械產品與國外產品相比確實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如果限制進口機械,會造成中國的效率浪費;如果不限制,中國本土的市場又丟失。這是一個兩難問題。2006年國務院8號文件規定國內能解決的,就不進口。但這里面還有很多難以操作的地方。
至于市場換技術,高梁說這在國內和國外技術落差非常大的時候,是具有合理性的。但是當落差已經變小了,就應該更多地注意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中國機械工業不僅要做到貨物輸出,還要做到技術輸出、資本輸出。他認為,同樣是解決外匯儲備不平衡問題,資本輸出比進口具有更多優點。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