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革創新的時代,我們迷茫、我們焦慮、我們恐懼,是因為互聯網沖擊了我們已有的價值判斷體系。面對現狀,我們失去了判斷和選擇的方法,面對未來,我們找不到路線圖。那么,我們這個行業到底有什么問題,將來是什么樣子,實現目標的路線圖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中國物流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定一的思考。
我們傳統的組織方式或者說有人類以來到現在的組織方式是靠權力,靠財富去組織的。所以歷史上會有很多這樣為財富、為資源、為權力進行的分分合合。直到現在也無人能改變,全世界都如此。只有一件事讓我們看到了希望,這就是互聯網。它一槍不發,悄悄地把世界連在了一起,統一了世界。這種統一不是以占有和控制為目的,而是以分享、合作的方式來形成的。統一起來非???,穿透了一切邊界,用財富和權力分割的邊界。這是一次方法論根本的變革。也許人類的發展到這個時代開始要拐彎了,因為方法論和價值觀可能要發生重大的變革。
互聯網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什么樣的方法論?
方法論就是以互聯、互通去顛覆或者沖擊傳統的社會組織方式。因為我們傳統的組織方式或者有人類以來到現在的組織方式是靠權力,靠財富去組織的。所以歷史上會有很多這樣為財富、為資源、為權力的爭奪進行的分分合合,直到現在一直如此。
只有一件事我們看到了希望,就是互聯網,一槍不發,悄悄的把世界連在了一起,統一了世界。這種統一不是以占有和控制為目的,是以分享、合作的方式來形成的。統一起來非???,穿透了一切邊界,用財富和權力分割的邊界。這是方法論根本的變革,也許人類到這個時代開始要拐彎了,它的方法論和價值觀可能要發生重大的變革。
互聯網下的方法論已經開始沖擊和影響傳統價值觀
我們可能會注意到,長期以來人類崇拜的權力和財富,在90后、00后一代年輕人身上越來越淡薄。當然一方面他們沒有經歷過貧窮、挨餓,但是他們也有時代的烙印,在互聯網中長大的一代會越來越追求自身的自由和發展,而不太關心對別人的控制和占有。這是價值觀很大的變化。
我們老一代的成功者都以征服別人的資源,征服外部的資源作為成功的標志,他自己幸福嗎?他自己的個性得到發展了嗎?不知道,沒有人關心,這是價值觀很大的不一樣。你會發現年輕一代,特別是在我們物流行業,他們越來越不愿意受控制。所以用一個組織,用一個權力架構去組織、控制這個社會將變得越來越困難。大家希望的是個性化發展下的合作。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一個人性發展方向,價值觀的發展方向,如果不順應這樣人性的發展,這個社會可能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波折。
互聯網創新就是突破舊有邊界
除了取代組織方法,用互聯互通逐漸替代征服、競爭、管理等等這些傳統理念之外,傳統以權力和財富所劃分的邊界被紛紛突破,這就是我們這一代面臨創新的特征和機會——突破邊界。
所謂的互聯網+就是加什么就讓它不像什么,這就是改造、顛覆創新的特征。所以如果只把互聯網+當做一個工具的話,互聯網+物流就是把物流做得更大、更強、更有效。但是互聯網+的本意就是把物流變成非物流,也許是金融和物流的結合,也許是制造業和物流的結合,也許是物流和商業的結合。是這樣的東西,我們將看不清物流傳統的邊界。所以,互聯互通是穿透了原來的行業分類、管轄區域,很多很多傳統的邊界,讓你重新思考,讓物流有新的創新發展機會。
誰擔心互聯網的沖擊?
那些依賴權力和財富已經做了很大規模的機構。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還是組織,如果你的財富,你的權力很大,你將會面臨著互聯網的沖擊,互聯網會突破你所建立的邊界去瓦解你,讓你內部互聯網化。
所謂互聯網化,是當整合合作越來越方便,越來越有效的時候,會促進各種原來體系內的結構分解,讓它采取不依賴于權力和財富的一種合作方式,讓管理讓位給互利的契約。所以從組織方式的變革來講,是一個分合相結合、新的社會分工深化狀態。以前我們理解分合,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分合從來都是同時存在的,只不過他們的均衡點、細分程度、合作的緊密程度依賴于一個時代的特征,依賴于一個時代生產力的水平。
在這個時代下,當互聯網讓合作越容易、有效,它越會促進原來傳統邊界內部的分化,讓它服從于一種合作、平等、開放的特征。所以,原來靠財富和權力維系的這些邊界,特別是一些大企業、大的權力機構,他們受到互聯網沖擊時心里是最感覺沒底的。互聯網給小微企業更多的機會。
其次,固守邊界的努力會變得越來越弱不禁風,不堪一擊。因為互聯網的發展是以突破所有邊界,在邊緣創新為特征的,凡是想把自己原有的邊界守住——我做物流就堅決做物流,我做配送就堅決做配送,我在這個領域里做大做強,這條路你要重新思考。別人才不管你做不做,該進來就進來。所以突破邊界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所以,這些新的方法論,新的組織方式的變革都是帶有方向性的??傊?,互聯網的方法論、價值觀層面的推動力、滲透力,乃至顛覆力,大家必須要引起充分的注意,用這些東西來重新診斷我們這個行業,重新去預測我們未來的發展目標,很可能是一個個小而美細胞,通過高效互聯互通合作的有機生態。
怎么診斷當前的物流?
回到物流實際中去,我們怎么診斷當前的物流?和國外相比我們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外國人對中國物流的評價是看不懂,太復雜。
其實,我們的成本未必高,最新出來的數據是物流費用相當GDP的比例是16.6%,也許還會下降。但是這并不是預示著我們物流的發展本身有多快、有多先進,而是由于產業結構的變化很大,服務業首次占比50%以上。結構調整非???,重化工比重越來越下降,這是造成物流費用比例迅速下降的主要因素。
我們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呢?到過國外的人可能有各種各樣的感覺,我的感覺是兩條:一條是技術,一條是規矩,這兩條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在國外你會發現物暢其流,成本未必低,但是你能看到高效、通暢、周轉速度快。同時大家之間的合作是無縫的。什么叫無縫?就是認定責任的標準和法律是清晰的,如何賠償也是清晰的。所以溝通成本非常低,甚至口頭承諾也能夠執行。這個叫做誠信。所以誠信將會在未來的世界里越來越重要。
將來,互聯、互通的發展速度取決于技術,取決于每一個被連結點自身的價值,取決于誠信。你有你自己獨特的價值你將為別人連結,當然你也會選那些有價值的點去跟他連結,跟你連結可靠不可靠,連結成本高不高?
影響未來互聯網世界的三件事:技術、結點的價值、連結的成本。從社會這個角度來講,我們跟國外最大的差距是這種連接的成本,溝通的成本。我們現在是服務只講運價,所以大家是低成本壓價的競爭,同質化競爭。國外為什么很少有這些事情?因為你沒有看到運價背后所承擔的責任,它的信用所擔負的保障作用。它有各種各樣誠信的級別,也有各種各樣責任承擔的級別,比如我給你運某種東西,可能大家都是噸公里一塊錢,但是背后的服務中包括的責任是有差別的,有的是如果出了問題可以按運費的十倍來賠你,有的是可以按運載貨物的成本價賠你,也有的是可以按照市場價賠你等。正是有這種責任的保障構成了服務價值的主要部分,而不僅僅是噸公里一塊錢的運費。
這樣一來就拉開了運輸市場競爭的層次,需求方面有要求低價的,有要求責任很高的,有要求賠付上有保障的。所以大家不在一個層面上競爭,說起來都是噸公里一塊錢的市場,但是里頭有很多細分的市場,其中最核心的是把責任放到競爭服務里去。
服務含有了這個責任以后,各個企業都會有很強的風控體系,因為你責任很大,你要承擔十塊錢,一百塊錢的責任,所以你一定會重視風控體系的建設。有了風控體系建設,大家在一起又有合作,有交流,這又會出現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
所以我們會看到一條自下而上來建立社會誠信的路徑,而不是依賴于政府,依賴于大家的覺悟普遍提高。誠信這樣建才具有商業價值,而不是一種被動的體系建設。當你把誠信建立在你的服務承諾里,建立在你的風險控制里,這個誠信給你帶來的是商業回報,你能夠獲得合適的客戶,你能夠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這一點我們少數企業已經開始做了,我們缺乏對這個問題明確的定位和大家的共識和合作。
另外一個就是技術,這個技術跟國外相比到底差在哪呢?我想既不是信息化,也不是各種自動化的裝備,核心的技術是集裝單元化技術。物流中最關鍵的技術是如何使我們的貨物分合有序?大家可以去看一看《集裝箱改變世界》這本書,它告訴我們物流唯一能夠影響到全社會的技術是集裝箱,它改變了工業,改變了銷售,改變了各行各業的組織方式。除了這種方式,我們物流沒有獨自的技術,我們的信息化是來自于物流嗎,我們的裝備是來自于物流嗎?各行各業都會用到,不是物流獨特的技術。物流獨特的技術就是解決分合有序的集裝單元技術。如何在國內去發展這個技術,由他去帶動我們的裝備,帶動我們的信息化,帶動我們服務模式的提升,帶動可跟蹤,跟追溯,都要建立在集裝單元的底層技術上。
所以兩個病根一個是集裝單元技術,一個是誠信體系缺失。如果這兩件事能夠從底層上突破,加快發展的話,我們就會看到分工合作越來越有序,效率非常的高,規則非常的清晰,建立了很多預防風險控制的措施,卻用不著去兌現,或者很少出現那樣的事情,這是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新的目標。所以我們要從底層做起,來解決我們互聯互通的技術和制度建設。
平臺是互聯互通必然的創新
當我們互聯互通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中間的共性,一些標準化服務的積累。平臺是未來可能唯一具有規模擴張優勢的領域。也就是說平臺是要講規模的,因為你積累的是基礎的部分、標準的部分、共同的部分。當然這種東西也不是絕對的。
我要說的是平臺的出現已經變成了一種新的基礎設施概念。什么是基礎設施?過去我們把一些基礎硬件、建筑作為基礎設施,現在看來凡是屬于提供基礎的、共同的、標準的服務這樣的一些領域可能都會對于對應基礎設施這個概念的要求。
基礎設施確實有規模擴張的規律,或者規模優勢,這可能是傳統工業化道路遺留下來的一個特征。就是人類追求規模,追求標準這樣一種嘗試,這樣一種經驗會沉淀在平臺這個架構上。但是平臺的創新還在于另外一點,就是它將承擔公共服務跟公共管理的創新。以前公共事物是被政府壟斷的,屬于權力,但是改革開放以后我們會學到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大量的公共事物、公共管理可以通過非政府組織,甚至可以通過企業。
平臺有可能是企業的機制、本質,但是在從事公共服務,公共管理的一些職能。對于這樣實體的出現我們還有很多探索之路,比如說它的責權利和法律地位。淘寶網上有商家賣了假貨馬云要不要負責,要不要賠償,這是責權利的地位作用,目前還沒有現成的規定,所以往往是個案處理。
但是平臺會越來越多,你要意識到平臺的法律地位,平臺的職責,即公共服務創新和公共管理的職能。
我希望凡是做平臺的要有這樣一個意識:把公共服務創新與公共管理作為引領你發展的一個方向,而不是簡單地去追求利潤,謀求規模,謀求擴張,謀求控制。
我剛才講到整個行業的兩大痛點——集裝單元化跟誠信體系建設,這個新時代平臺有巨大的職責,他們有可能帶動自下而上的變革。這件事完全靠政府,完全靠大家的覺醒不行,要通過平臺讓大家形成共識,然后形成互聯、互通的合作,只有這樣我們的行業才能夠從根本上改變面貌。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