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提出“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綠色制造是其中重要篇章。
“綠色制造包含三方面內容:加快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要實現工業綠色制造,解決當前工業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重等突出問題,必須要以綠色制造工程為抓手,充分發揮其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綠色制造工程將著眼于大氣、土壤、水等源頭污染防治,圍繞能效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等重點領域,依托專項技術改造、試點示范、標準引導和強化綠色監管等手段有序實施。”近日,就如何落實《中國制造2025》,全面推行綠色制造,中國工業報記者專訪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節能所所長顧成奎時,他做出如此表述。
能效提升是重點
顧成奎表示,制造業的綠色改造升級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是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二是新興產業的高起點綠色發展。鋼鐵、有色、化工等傳統制造業在我國工業結構中占主體地位,體量大、能耗高、污染重,因此,加大對傳統制造業的技術改造力度、實施專項技術改造,成為制造業綠色改造的重中之重。
“十二五”以來,圍繞傳統制造業的技術改造,國家、相關部門、地方和企業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總體看,我國工業產品單位能耗與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能源利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2014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為42.6億噸標準煤,其中工業領域占比在70%左右,而工業創造的產出占全國GDP的比重卻不到40%,工業能效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要加大能效提升等專項技術改造力度,在鋼鐵、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屬、紡織等行業中圍繞能源使用及轉換的重點工藝、工序和設備推廣熱電聯產、煤炭高效燃燒、新一代煉焦等先進節能技術工藝;加快淘汰落后機電產品和技術,持續提升電機、鍋爐、內燃機及電器等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水平;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對傳統制造企業用能監測和控制優化管理。
推進重大資源綜合利用
隨著我國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尾礦、粉煤灰、煤矸石等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和廢鋼鐵、廢有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再生資源產生規模越來越大。為此,顧成奎認為,要以尾礦、粉煤灰、煤矸石、赤泥等為重點組織實施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強產業鏈銜接,加快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培育一批典型龍頭企業,逐步擴大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規模,促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規模化、規范化發展;全面推動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建立完善廢油、廢塑料、廢舊紡織品、建筑垃圾、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范制度,打造一批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積極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針對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盾構機、重型礦用載重車等大型成套設備及關鍵零部件實施高端再制造,利用信息化技術對傳統機電產品以及通用型復印機、打印機實施智能再制造,對老舊和性能低下、故障頻發、技術落后的在役機電裝備實施在役再制造。
努力提升清潔生產水平
國家對工業領域清潔生產工作高度重視,專門發布了《工業清潔生產推行“十二五”規劃》,出臺了《關于加快推行清潔生產的意見》、《清潔生產審核暫行辦法》、《國家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導向目錄》等一系列推進清潔生產的政策、法規和制度;制定了《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審核技術導則》等清潔生產標準;中央財政設立了清潔生產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進行清潔生產技術改造。經過努力,清潔生產促進節能減排的效果明顯。
但在顧成奎看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清潔生產工作在大型企業開展較普遍,中小企業中尚未得到重視和推廣;有的企業雖然進行了清潔生產審核,但不按審核意見實施,傾向于選擇投資小的無費和低費方案,不愿投入資金實施效果更好的中費和高費方案,影響了清潔生產審核的效果;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比例較低等。
針對現存問題,顧成奎表示,要進一步加大實施清潔生產水平提升計劃的力度,按照國務院大氣、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統一部署和要求,重點圍繞“三區十群”等重點區域內鋼鐵、水泥、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冶煉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行業;重點流域內造紙、發酵、紡織、化工等水污染重點行業;電石法聚氯乙烯、電池、熒光燈、農藥、鉛冶煉、再生鉛等高風險污染物防治重點行業,以及焦化、煤化工、工業鍋爐、工業爐窯等工業耗煤重點領域,鼓勵和引導企業采用先進適用清潔生產技術工藝和裝備實施改造,提升清潔生產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
全面推行綠色制造
顧成奎指出,要落實《中國制造2025》,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必須構建“4+2”綠色制造體系,并制定評價標準。
“4”主要指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發展綠色園區、打造綠色供應鏈;“2”指的是壯大綠色企業和強化綠色監管。目前圍繞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等,已經做了大量基礎工作。比如,研究成果表明,產品全生命周期80%的資源環境影響取決于設計階段,推行產品生態設計是開發綠色產品的根本途徑。為此,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發布了《關于開展工業產品生態設計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十二五”期間生態設計工作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2014年,工信部啟動了百家工業產品生態設計示范企業試點工作,在重點工業行業選擇一批代表性企業,經過2~3年試點,探索不同行業和產品的生態設計推進模式,引導行業企業走綠色發展之路。下一步,則要研究制定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企業的標準體系。同時,探索開展企業綠色評價工作,通過健全節能環保法規、標準體系,加強節能環保監察,推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制度等法規和市場手段,引導企業逐步向綠色企業轉型,到2020年,建成千家綠色示范工廠和百家綠色示范園區,到2025年,我國工業基本建立起綠色制造體系。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