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勞動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實施,其對于中國蓬勃發展的裝備制造企業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呢?有數位專家發表不同看法。
企業須重視管理上的創新
制造業企業管理專家清華大學羅振壁教授表示,新法在勞動合同管理規范上做出了一系列調整,傾向于保護傳統概念上處于“弱勢”的被雇用者,體現了構建企業與員工之間和諧勞動關系的宗旨,對于作為雇主的企業主來說確實則需要一定的消化期,而對于廣大制造業企業來說,結合自身運作特點規避人事雇傭風險、合理吸收消化提高的人力成本已成為當務之急。
羅振壁表示,新法對企業用工模式會產生較大影響,比如,依據新勞動法,不僅對全日制員工要求企業方面建立更為健全的合同管理和福利保障體系,對于其他各種形式的雇傭方式,比如非全日制用工這部分,也要求企業承擔更多的責任與義務。因此,對于以往顯得相對隨意且成本不高的臨時用工方式,企業方面必須尋求合適的方法予以改良,隨之而來的便是用工成本的增加。他認為,中國制造業企業必須重視企業管理方面的創新舉措,目前他正在研究的“臨界管理”的課題。
不排除部分小規模企業會被淘汰
ABB(中國)研究中心產品經理石銀文在接受采訪時指出,新法實施對于在人力雇傭方面已運作得較為規范的各類國際性企業來說影響不大,但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人力成本的增加將會比較明顯,可能并不真正適合創業型新興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據石銀文了解,該公司的一些小規模客戶,比如地處南方沿海城市、主要以經營三來一補業務為主的制造加工商,已更為直接地感受到這一沖擊,迫使他們要么選擇通過提高成品價格來規避虧損,要么轉移生產加工陣地到越南或其他人力成本尚處于較低水平的地域。
石銀文認為,從政府政策導向來看,很可能國家希望鼓勵中國制造業企業將重心放在研制具有自主產權的核心裝備上,而不是像以往單純地為了吸引外匯等動因,而一直徘徊在為人代工的低水平加工模式上。通過此舉,淘汰一些核心競爭力不強、過分依賴勞動力單純加工來盈利的企業。
當問及是否人力雇傭成本和風險的增加,會帶動裝備制造業行業整體對自動化設備購買欲望的強勁攀升,石銀文回覆道,長此以往,當然企業會基于成本核算適當導入自動化設備,但這種趨勢不會非常明顯,因為不管如何,自動化設備的初始投資還是比較昂貴,加之其回報也需要一段時間,真正能帶動自動化設備應用穩步成長的,應該還是有賴裝備制造業整體產業鏈的進一步成熟和現代化進程的推進。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