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卡特彼勒公司整體收購山工機械事宜獲商務部批準。這意味著,這家在國內機械制造行業位居前茅的大型國有企業,將被批準成為外商獨資企業。從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了解到,2007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實現高速健康發展。專家指出,隨著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在全球市場的地位不斷提升,中外資本圍繞工程機械行業的爭奪將更加激烈。
外國企業并購我國企業有想法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蔡惟慈認為,最初外資進入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主要是利用中國低廉的生產要素和優惠的政策條件,達到降低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的目的。但是隨著我國工程機械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外資進入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力度、深度、廣度和所追求的目標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目的已不僅僅是占領中國市場,而且想把中國的機械制造業納入其全球產業鏈條,從根本上消除將來中國企業與之一爭高低的可能。
控股對象必須是行業龍頭企業已成為跨國公司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收購活動的基本點。接下來的要求是,必須掌握銷售權和采購權,以便進行利潤轉移。跨國公司利用中國國企改革進入攻堅階段這一難得機遇,以資本運作方式“吃住”中國機械制造的一批行業龍頭企業,進而打造自己的全球產業鏈條和實現對中國市場的壟斷。
如果一切按跨國公司的意圖走,那么結果是行業總量增長很快,但核心部分、關鍵領域、高附加值的部分如果被外資控制,就將出現一種“外大內空”的危險景象。在國際分工中,我國企業就有被死死釘在價值鏈低端的危險。
在工程機械領域,挖掘機走的是另一條路子。日本的小松和日立、美國的卡特彼勒、韓國的斗山和現代等通過合資控制了國內主要生產廠商,挖掘機近幾年80%的份額被外資企業占據。這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一個沉重教訓。關鍵是要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業內人士普遍指出,如同其他行業一樣,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全面發展也是從改革開放中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開始,外資在整個行業發展中所發揮的促進作用是無法替代的。沒有當初行業的開放,就沒有工程機械行業的今天。
商務部外資司王曉誠告訴記者,山工機械在合資前處于虧損邊緣,2004年全年企業利潤基本為零,公司負債率高達98.3%。為獲得資金改變被動局面,山工機械主動尋求境外戰略合作伙伴。在與卡特彼勒合資后,山工機械引進先進技術并逐步消化吸收,提高了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同時通過成立研發中心,不斷開發適合新興市場的產品,并利用卡特彼勒全球供應鏈擴大出口。合資后,僅2005年上半年就扭虧為贏,盈利626萬元,出口裝載機200臺。
許多業內專家認為,目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與美、日、德等工程機械強國相比無論是在企業規模、實力,還是在品牌的影響力和研發能力等諸多方面仍存在較大的差距。慧聰網獲悉,大型工程機械設備比較欠缺,大噸位、高性能的產品產量不足。我國工程機械行業與世界同行業強國相比還有15—20年的差距,特別是在耐久性、可靠性和產品性能上還有較大差距。與外資合作,不僅是中國產品迅速進入國際市場的有效途徑,也能獲得購進國外零部件、招攬國際人才、建立境外銷售網絡等方面的優勢,可以縮短趕超國外的時間。而且隨著我國工程機械企業的壯大,包括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在內的國內優秀企業已經開始有步驟地實施其國際化發展戰略,過不了幾年,它們很可能要并購國外企業。因此,堅持以我為主,絕不是盲目排外。
國務院專家指出,擴大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正確性是毋庸置疑的,利用外資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關鍵是要借鑒國際經驗和通行做法,完善對外資并購的審查和監管,趨利避害。應盡快出臺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及實施細則,對涉及國家經濟安全、重點行業等眾所關注的敏感問題作出明確的規定。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研究所高梁建議,應借鑒美國經驗,成立部際協調審查委員會,規范外資并購的程序、過程和方式,對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跨國并購進行審查。“這是一個好辦法,可以克服目前陣出多門、相互攬權、相互推諉的問題”。“快出慢進”帶來貿易盈余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項目部主任韓圣健說,10年前國外品牌占領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大部分市場,逆差逐年遞增,成為在加入世貿組織談判中最擔心受沖擊的產業之一。如今我國工程機械產品不但把國外品牌擠出中國市場,基本占領了除挖掘機以外的所有市場,而且出口到歐美等工程機械生產強國,中國正在成為工程機械的全球制造中心。
中國工程機械出口迅猛增長是從2004年開始的,2006年海外市場的銷售量增長尤為強勁。根據海關統計,2002—2006年間,中國工程機械出口額增長了5.8倍,2006年出口首次超過進口,實現11億美元的順差。2007年,工程機械出口額增長超過60%,順差超過30億美元。
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
作為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中國的工程機械行業已經吸引了包括卡特彼勒、日本小松、美國凱斯等大多數世界級工程機械巨頭,目前外資品牌占國內市場的份額已經達到50%,中國的工程機械市場已經充分國際化。
但是韓學松說:“雖然國外技術對行業成長的貢獻率很高,但完全依靠國外是沒有前途的。工程機械行業從發展之初就注意對自有品牌的保護。到目前為止,中國工程機械類產品很少給國外產品做貼牌。”
中國企業雖然整體素質與跨國公司還有差距,但在個別細分市場上已經拿到了話語權。慧聰網獲悉,,徐工集團生產工程機械的系列產品和基礎零部件,70%的產品為國內領先水平,10%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三一重工在國內混凝土泵車的市場份額超過50%;2007年10月開發了代表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66米臂架泵車,并問鼎吉尼斯世界紀錄。中聯在混凝土泵車市場的占有率約30%、山推股份在推土機市場的占有率達45%、柳工在裝載機市場的占有率為15%、山河智能公司的小型液壓挖掘機30%以上用于出口,且全部采用自主品牌,國外市場反應強烈產品供不應求。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說,“我們有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要做得比外國人好。我們首先要把外國品牌擠出去,然后再把中國的產品打到外國人的門口。”
應借鑒美國經驗,成立部際協調審查委員會,規范外資并購的程序、過程和方式,對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跨國并購進行審查。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