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主辦、行業主流媒體聯合承辦的“中國工程機械十大新聞”評選活動,至今已逾11屆(1996~2006年)。多年的堅持不懈,使該活動已經成為整個產業和市場最為重要的年度事件之一,同時該活動也演化成為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與行業主流媒體共同組織的年度盛典。
2008年1月29日,2007年度中國工程機械十大新聞評選結果正式揭曉。
1.國內、國際市場雙重拉動,中國工程機械增速再創新高
受國內、國際市場需求的雙重拉動,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增速超過歷史最好時期,再創新高。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2007年1~11月,工程機械主要企業、主要產品的銷售收入同比增幅45.4%,工業總產值同比增幅48.4%,銷量同比增幅29.8%。以液壓挖掘機行業為例,2007年創單月銷售過萬臺紀錄,全年銷售突破7萬臺。與此同時,工程機械出口旺盛,2007年1~11月,進口44.8億美元,同比增長24.5%;出口78.5億美元,同比增長73.0%,預計2007年全年出口超過80億美元。
2.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加快海外投資建廠步伐
中國工程機械企業開始從單一的產品輸出轉向資本和技術輸出,以應對不斷提升的國際競爭。繼2006年在印度投資建廠后,2007年9月,三一重工又在美國喬治亞州投資6000萬美元設立了工程機械制造基地。2007年8月,柳工印度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此外,德工也于2007年8月在烏克蘭合作籌建了組裝廠。
3.“工程機械修理工”新職業獲批2007年4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第九批新職業目錄,“工程機械修理工”被確認為新職業之一。“工程機械修理工”職業標準以及職業技能鑒定的各項工作全面展開。“工程機械修理工”是指使用相關檢測儀器、檢修機具和診斷設備等對工程機械主機、總成件及主要零配件進行診斷、維修和保養的人員。本職業的設立對于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促進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建設節約型社會,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4.徐工集團營業收入跨越300億作為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研發制造和出口企業,徐工集團成立18年來始終保持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排頭兵的地位。2007年,徐工集團實現營業收入突破300億元,工業銷售收入突破230億元。2003年,徐工集團實現營業收入、工業銷售收入雙超100億元;2006年,徐工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00億元。連續5年經營規模不斷實現歷史性突破,徐工集團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速度、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能力正在加速形成。
5.3項工程機械產品(技術)榮膺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2007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評選出的16個一等獎中,工程機械行業占據了3個。分別為鄭州大方橋梁機械有限公司與北京科技大學聯合申報的重型起吊與搬運機械關鍵技術研究及裝備開發和典型過程應用;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申報的全地面起重機產業核心技術研究與產業化;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申報的SCC4000型履帶起重機。工程機械行業同時獲得3個一等獎尚屬首次,工程機械行業在不斷發展創新的同時品牌的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大,2007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共有12個企業的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稱號,如山推的推土機產品、柳工的裝載機產品等。
6.工程機械核心配套件制約行業發展,引起業界的極大關注
當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處在高位運行階段,但本土核心零部件的滯后嚴重制約了行業的發展。諸多工程機械主機所需要的泵、馬達、閥和減速器等核心配套件過度依賴進口。進口核心零部件供貨期不能保證,而且價格居高不下;加上售前、售后服務不到位,制約了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這種狀況在2007年已經愈演愈烈,引起了業界的極大關注。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配套件分會2年連續召開小挖配套研討會,召集業內人士商討對策。
7.公路建設采購公開限制國產設備引爭議
2007年年初,國內某省高等級公路管理局委托的筑養路機械設備招標中,多種設備在“技術規格”中明確要求為“國外知名生產廠家原裝產品或在國內投資組裝”,一時間引起強烈反響。專家指出,要杜絕招標過程中人為拒絕國產設備的現象,一方面要轉變施工單位“崇洋媚外”的思想,國內企業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意識,以實際行動讓施工企業認識到國產設備的優勢;另一方面要呼吁有關部門嚴格規范招標,對國產和進口設備一視同仁,給國產設備一個平等競爭的機會。
8.bauma2007中國展團展出面積超過1.3萬平方米
1992年,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第一次參展bauma展;1995年,第一次有來自中國的樣機參展;2004年,中國展團展位面積達3112平方米;2007年,中國展團展覽面積達到1.32萬平方米(與2004年相比凈增1萬平方米,102家企業參展),創中國所有行業海外參展的紀錄。中國展團在bauma2007大規模亮相,體現了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國際化的步伐,世界工程機械版圖凸顯中國力量。
9.主要裝載機制造企業加速全國布局
2007年3月,龍工宣布收購鄭州白云機電,以鄭州為中心建立河南龍工;6月,徐工重慶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正式投產運營;7月,廈工宣布組建廈工機械(焦作)有限公司;11月,柳工與天津市經委簽署備忘錄,柳工意向投資20億元人民幣,在天津建設柳工北部工程機械研發、制造和出口基地。市場布局、擴大產能、降低物流成本成為2007年國內主要裝載機制造企業的競爭焦點。
10.中聯重科統一麾下三大品牌
2007年12月,中聯重科宣布啟動品牌統一工作。2008年,中聯重科旗下“浦沅”、“中標”這兩大產品品牌將逐步淡出市場。2008年12月,品牌統一將全部完成,中聯重科旗下所有產品將全部統一為“中聯”品牌。品牌統一,為中聯重科未來的國際化發展以及戰略規劃意圖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品牌管理基礎,使品牌競爭力的提升與企業成長的需求相一致。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