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副部長毛偉明對外表示,有關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十三五”規劃有望于今年10月出臺,2015年工信部將針對機器人的發展重點開展三相工作,即制定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爭取相關政策支持機器人研發與應用;以及在重點制造領域推廣機器人應用等。
隨著工信部發力機器人產業,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更加如虎添翼。早前,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中,也明確指出數字機床與機器人是十大領域之一。近年,受人口老齡化趨勢、勞動力成本上漲以及高端制造業不斷發展的影響,我國工業自動化進程加快,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成智能制造是大勢所趨。在這個進程中,工業機器人產業將發揮重要作用。
智能制造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能系統,它在制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制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它把制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與傳統制造相比,智能制造具有高效、智能的特點,能縮短項目回報周期,更加利好制造業發展。
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顯示,我國已經連續兩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2014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為5.6萬臺,同比增長 56%。不過,利好的形勢下,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大而產業弱的劣勢也極為明顯: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規模達250億元,我國本土機器人產業規模僅為20億到30億元,瑞士abb、德國庫卡、安川電機與日本發那科等外資企業牢牢控制著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
這顯然不利于我國智能制造的發展,國產機器人產業亟待自強,這需要本土機器人企業不斷發力核心技術以及高端應用領域,解決機器人產品壽命短、精度差、質量不穩定與應用領域較低端的問題,從而助力中國制造業成功轉型智能制造,并成為制造業強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