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達國家,小挖與大中挖的市場比重逼近1∶1;而在中國,小挖所占的市場比重離這個比例還很遠。
目前,我國小挖市場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市場份額每年都在大幅攀升,國產挖機產品所占比例的大幅提高成為近幾年最為顯著的趨勢之一,業界人士普遍對我國小挖市場的發展充滿信心。人們都在期待著中國挖掘機制造企業的崛起。然而,更多的業內人士仍保持著較為清醒的頭腦,幾乎所有的企業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都表示,現在講“中國挖掘機行業的崛起”為時尚早,現在的中國挖掘機行業只是剛剛起步,仍處于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階段。
盡管如此,挖掘機市場競爭卻日趨白熱化:想要分食小挖市場蛋糕的企業越來越多、外資企業開始調整戰略應對中國企業的發展、技術指標全面升級、節能環保要求日益提高……在愈演愈烈的競爭環境中,中國企業能否茁壯成長,是當前中國挖掘機業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品質相近使競爭趨于白熱化
在挖掘機市場中,曾經有著一個很明顯的質量級別梯度,美日企業的產品質量最為上乘,韓系品牌質量位居中游,而國產品牌一度徘徊在這個階梯的底層。也正是這個原因,在市場占有率方面,長期以來也是外資品牌占據了大半江山。但目前這個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中國挖掘機制造企業的市場總份額正在不斷提升。
而產生這個變化的關鍵原因之一在于整機制造商對零部件進行全球化采購。目前我國配套件行業尚無法滿足整機制造商的需求,尤其是在發動機、液壓系統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因此,一些有資金實力的企業認識到自己原有供應鏈的不足,積極與國際頂尖零部件供應商開展合作,利用全球化采購來實現整機質量的提升,通過準確把握住市場定位,以性價比為突破口,搶占市場份額。
此外,有業內專家認為,中國企業的成長也得益于神鋼、日立、小松等外資企業將主機制造廠搬到中國。這些企業進入中國以后,帶動了一批配套件企業將生產車間搬到中國來;同時在中國本土的采購也使一批中國配套件企業成長起來,配套件環境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從而使得中國本土挖掘機制造企業受益匪淺。雖然目前看來,發展較快的都是相對技術含量較低的一些機種,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核心零部件的研制水平也將有一個質的飛躍。
近年來,中國挖機企業的成長非常迅速。2006年,中國企業在我國小挖市場份額達到三成;據保守估計,2007年中國企業在我國小挖市場所占份額也已超過45%。而隨著我國企業自身實力的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本土優勢將進一步凸顯,這個比例將進一步提高。
然而,外資企業不僅不會主動將市場拱手相讓給中國企業,為保住其原有市場份額,不少外資企業更是加快了對中國市場的開拓。比如久保田已經專門成立了中國市場部,將中國市場的戰略定位提高到與歐美等地區同樣重要的地位。有久保田的代理商認為,也許下一步久保田就將在中國設立整機制造廠。目前其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機器價格普遍下調了兩萬元左右,大有通過價格戰搶占市場份額之勢。
競爭不僅僅存在于中國企業與外資企業之間。中國企業與中國企業之間,外資企業與外資企業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玉柴近年來雖仍保持著小挖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寶座,但其2007年的增長速度并未達到行業的同期增長速度,其他企業的追趕步伐越來越近;福田雷沃重工的小挖短短兩年內銷量達到1300多臺,挖去市場份額不小的一塊;大信重工、黑貓等企業陸續入主小挖市場;洋馬和久保田將技術傾注于無尾回轉小挖的設計生產,而小松等企業則將無尾回轉小挖逐漸撤出中國市場……中國的小挖市場爭奪戰才剛剛打響。
質量追趕仍需加倍努力
有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的挖掘機制造水平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其差距已經僅僅集中在操作舒適度、外觀等一些非主要技術方面。從產品性能和質量來看,此言不假。但仔細推敲一下,卻能發現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零部件供應說到底還是要受制于人。這一點在2007年底的配套件供應上逐漸顯現出來。力士樂等國際知名配套件企業的生產規模尚無法滿足我國市場發展所需,所以不少企業在進行零部件采購的時候出現了有錢買不到貨的情況。此外,在全球化采購時,中國企業尚沒有足夠的話語權,這嚴重制約著企業下一步生產計劃的制定乃至對企業整體發展戰略的規劃都有一定的影響。歸根結底,中國企業要實現自身的發展,還需大力提升自己的實力,才能夠在競爭中搶得先機。
中國企業的份額擴大也存在很多隱患,如果掉以輕心,隨時有失去國外配套件企業產品供應的危險。而且“性價比”的優勢只可能存在于一段時期內,不可能成為長期的賣點。提升主機制造企業自身科研能力,才是中國企業崛起的真正動力。目前中國企業在挖掘機制造方面所擁有的外觀專利遠遠多于技術專利。不少企業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但其所實現的成果并不盡如人意。有些專利仍然是建立在別人的技術平臺上,自己缺乏最核心的東西。
相較而言,外資企業在搭建自己的技術平臺方面則非常用心,銷售收入的5%投入研發幾乎成為企業發展的潛規則,有能力的企業則投入更多。幾乎每一家外資企業都有自己一套完整的設計理念、核心技術和營銷管理模式。而中國挖掘機制造企業的發展最初就是從外資企業買設計方案。雖說中國企業已經在小挖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在中國企業推出最新型號的挖掘機的時候,與之競爭的一些外資企業所帶來的產品卻是兩、三年前研發的“舊品”。由此可見,中國挖掘機企業的制造水平仍需要有一個較大幅度的提高。
價格定位是個大問題
2007年至今,鋼鐵、鐵礦石等上游產業的產品大幅度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工程機械行業不少產品品種都呈現出全行業產品價格上漲的趨勢。雖說挖掘機是利潤空間較大的一個行業,但隨著成本增加,如果不提升產品價格,也將面臨利潤的流失。生產出高質低成本的挖掘機,是每個挖掘機制造企業的當務之急。
與此同時,部分外資企業卻因為本地化生產使得成本比以前整機進口下降了很多,并依據中國市場的情況減少了部分高端配置。對于成本上升,他們的應對方式非常多。甚至有企業做到了價格不升反降。據了解,久保田降低價格的時候并沒有減少配置,而且目前仍是整機進口,制造成本并沒有下降,其搶占中國市場份額的意圖彰顯無遺。
從一開始就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中國挖掘機制造行業,面臨著自身成本增加和外資品牌占有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的現狀,在往后的幾年時間內,如何更加巧妙地贏得市場份額,各家企業都必須想出自己的辦法。福田雷沃重工充分借鑒北汽福田在品牌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他們將品牌建設集中在總部整體化運作,質量走高端路線的同時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建設;玉柴則利用自己的集團優勢,在部分機型上裝配玉柴發動機,嘗試以此降低成本。這些舉措,都將成為中國挖掘機崛起路途上具有閃光意義的嘗試。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