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政府機構改革的逐步深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職能調整也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對于此次調整,國家發改委新聞辦有關人士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咨詢時表示:“盡管有許多事情未最終確定,但當前各司局的調整工作已經展開”。
據了解,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和工業司以及與工業相關的部門,將被劃轉到新組建的工業和信息化部,而有關宏觀調控的職能將會得到加強,這意味著今后國家發改委的新職能、新定位將更加清晰、更加明確。
新定位著重宏觀調控
據了解,過去國家發改委的主要職責,不僅要“擬訂并組織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提出國民經濟發展和優化重大經濟結構的目標和政策;提出運用各種經濟手段和政策的建議”等,同時也要擔起“制定工業行業規劃,指導行業技術法規和行業標準的擬訂;擬訂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等能源發展規劃;推動高技術產業發展,實施技術進步和產業現代化的宏觀指導”等管理責任。
對此,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評論:“過去,國家發改委不僅要管宏觀戰略、宏觀經濟調控,而且還管很多微觀項目的審批。像這樣在微觀項目上管得過多以后,就會使國家發改委的職能漸漸偏向于微觀領域,而宏觀調控的職能則會相應弱化。”
汪玉凱認為,此次政府機構改革,國家對行使宏觀調控的主要職能部門進行了適當調整,這其中包括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也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在內。不過,“重點調整的還是國家發改委”。
汪玉凱認為,過去國家發改委主要是管宏觀的、戰略的、規劃的,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一些微觀職能已經分散了該委的主要精力。
“這次調整,就是把微觀職能拿出去,以后不再進行微觀層面的職能管理。此外,大量審批事項也要劃分出去。今后,國家發改委主要職能是管理國家的宏觀經濟、發展戰略以及經濟運行。這樣的調整,有利于為國家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行使提供更準確的依據。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這也有利于在財政、金融以及國家發改委之間,建立起宏觀調控的協調機制。”汪玉凱說。
在汪玉凱看來,把中小企業司、工業司劃歸到工業和信息化部,就是基于這樣一個思路。“過去那種把若干職能放在一起的模式,現在看已經帶來一些問題。所以有必要對國家發改委職能進行重新定位。這將有利于該委更好地行使宏觀調控權力。”
區別看待交叉職能
目前,由于各部門的“三定”方案還沒有最終確定,所以在外界看來仍有許多部門的職能與國家發改委之間存在交叉。
對此,汪玉凱指出,以國家發改委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做比較,國家發改委是整個國家經濟宏觀調控的管理機構,而工業和信息化部也不能在管理上過于專注于微觀,它要制訂工業領域的宏觀戰略和規劃以及政策,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可能在某些方面會有一些重疊,但“在宏觀上有些重疊,問題并不是很大”。
汪玉凱認為,一個是國家層面,一個是工業領域,兩者有所區別,又要有所統一,這是正常的。對于國家發改委而言,應該更為宏觀,要對宏觀經濟的戰略規劃,提前做出前瞻性預警、預測,然后配合使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此外,國家發改委還要肩負行業之間、部門之間的統籌協調職能。但這種作用,并不意味著發改委凌駕于其他部委之上。
另據汪玉凱介紹,此次國家沒有成立國家能源部,而是組建了國家能源局,這主要是因為能源體系過于龐大,有一些領域內部改革,如政企分開等,至今尚未成,所以沒有組建能源部。但從發展角度看,等到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行業企業改革相對成熟以后,不排除組建更高規格能源部的可能。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