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鋼鐵行業面臨嚴重困難,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其破繭成蝶的當務之急。鋼鐵業要以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為出發點,構建綠色鋼鐵工業體系。鋼鐵工業作為高耗能行業在綠色發展中將大有可為。據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將重點從建立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研究落實綠色政策機制、推進綠色轉型發展以及加快提升綠色制造水平等四個方面助力鋼鐵工業綠色發展。
近期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原來“新四化”的基礎上提出了綠色化理念,而鋼鐵工業作為高耗能行業在綠色發展中將大有可為。
“目前的鋼鐵行業面臨嚴重困難,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其破繭成蝶的當務之急。”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云虎在日前舉行的2015中國鋼鐵節能減排論壇上表示,鋼鐵業要以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為出發點,構建綠色鋼鐵工業體系。
據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將重點從建立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研究落實綠色政策機制、推進綠色轉型發展以及加快提升綠色制造水平等四個方面助力鋼鐵工業綠色發展。
節能減排主戰場
作為高耗能行業的鋼鐵行業一直是我國工業節能減排的主戰場之一,尤其是“十二五”期間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十二五”前四年,鋼鐵業累計淘汰煉鋼、煉鐵落后產能7500萬噸、6900萬噸,超額完成既定目標任務。重點統計鋼鐵企業5米以上焦爐產能占煉焦總產能的48%,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爐占煉鐵總產能的65%,100噸及以上轉爐占轉爐煉鋼總產能的59%。
與此同時,主要能耗指標不斷優化,2014年與2010年相比,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下降3.36%,完成了“十二五”節能進度的81%。與2010年相比,去年全國粗鋼產量增加了31%,而總用能量僅增加26.8%,實現節能總量約1670萬噸標準煤。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五”期間,鋼鐵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推廣迅速,已建和在建能源管控中心數量超過90家,全部達到預期效果預計形成節能量約520萬噸標準煤。
盡管隨著噸鋼二氧化硫、噸鋼煙粉塵、噸鋼耗新水、噸鋼廢水排放量等指標大幅下降,寶鋼、鞍鋼等一批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的先進企業不斷涌現,但我國鋼鐵企業之間的環保差距仍然十分明顯。
“由于地區差異、技術裝備水平、環保理念等因素,企業環保水平參差不齊。”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介紹,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的會員企業中,落后企業噸鋼排放量達到先進企業的十倍;從環保成本看,優秀企業的環保成本與“落后”企業相差近百元,這已經不僅僅是環保問題,甚至成為了關乎鋼鐵企業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
李新創同時認為,“十三五”期間,鋼鐵行業的節能形勢將更加嚴峻。“政府將推行‘一掛雙控’措施,把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掛鉤,對高耗能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實現能源總量控制強制約束。”李新創坦言,即將發布的《鋼鐵工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7)也將提出“能耗總量實現零增長”的目標。
隨著節能標準門檻的不斷提高,國家對鋼鐵企業的約束也逐漸強化。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環保法成為了殺手锏,鋼鐵工業環保約束力度進一步加大。據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全面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鋼鐵行業也將作為環境治理的重點領域,不能滿足環保要求的企業將退出市場。
“鋼鐵企業應該正確看待環保壓力,在當前轉型發展的新形勢下,節能環保壓力也能成為鋼鐵行業破局發展的重要動力。”李新創表示,環保成本的不斷提高有助于推動那些環保欠賬多、節能環保水平差的企業盡早退出市場,尤其伴隨著環保治理的不斷深入,有利于改善企業間環保成本差距大的不公平競爭環境,進而恢復正常的競爭機制。
從某種程度上說,節能求效益,環保求生存將成為下一個五年鋼鐵行業發展的真實寫照。
綠色制造大有可為
3月2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原來的“新四化”擴容為“新五化”,其中正式加入了綠色化發展理念。
在高云虎看來,工業綠色發展將決定或影響生態文明建設成效,而推進綠色制造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關鍵舉措,只有全面推進綠色制造,才能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目標。
“近期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把綠色發展作為制造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提出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高起點綠色發展,2020年將建千家綠色示范工程和百家綠色示范園。”高云虎表示,而鋼鐵工業在推進綠色制造過程中將大有可為。
近年來,圍繞鋼鐵行業綠色制造,工信部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不斷推進節能減排,強調工序節能和二次能源利用,引領行業轉型升級;今年又將節能減排和綠色制造作為技術改造的重點支持方向,鼓勵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實現循環發展。
高云虎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將重點從如下四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鋼鐵工業工序能耗限額標準和排放標準;二是研究落實綠色政策機制,綜合運用市場、價格、標準等多種手段,提高企業資源成本意識,并且以清潔生產為基礎,結合“十三五”發展規劃研究鋼鐵行業綠色發展政策,尤其加強廢鋼綜合利用水平;三是推進企業綠色轉型發展,全面淘汰落后產能;四是加快提高綠色制造水平,推動大中型企業建立以企業為中心的循環發展模式,并對工業廢物進行消納處理。
“碳戰略”時代到來
有人說,2015年將是我國低碳發展的轉折點。不可否認,我國已經逐步進入碳約束時代,而鋼鐵工業產銷量大,同時生產結構仍是以鐵礦石和煉焦煤為主的高爐—轉爐長流程,是中國碳排放的主要行業。統計數據顯示,鋼鐵行業約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7%,中國鋼鐵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約占全國排放總量的15%左右。
同時,作為首批納入碳交易試點的6個行業之一,鋼鐵行業對于助推實現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下降40%~45%的國際承諾,以及2030年左右達到碳排放峰值的中長期低碳發展目標責無旁貸。
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副司長蔣兆理表示,從全球來看,碳市場正處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以歐盟為例,目前歐盟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共納入了31個國家超過1.1萬個排放設施,涉及十幾個工業行業,覆蓋的碳排放量約占歐盟總排放量的45%。
而我國于2011年11月選擇北京、上海、重慶、廣東、湖北等七個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目前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據統計,我國碳交易試點的兩省五市人口合計2.6億人,能耗8.3億噸標準煤,GDP合計14萬億元,三項數據分別占到全國的19%、27%和23%。
“面對日益緊迫的碳約束形勢,鋼鐵企業應該提前布局,樹立碳戰略思維。”李新創表示,其中包括合理核算碳排放量,設定目標;開展碳資產管理和低碳產品認證;確定企業低碳管理體系,制定監督考核機制;以及利用多種融資模式,應用先進成熟的低碳技術和產品等。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