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 最新統計表明:2007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銷售收入在世界上的排名從落后位置躍居到第二位。在這場痛苦的品牌保衛戰、艱難的名牌攻堅戰中,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走過了一條從生存到發展的不平之路。本臺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道——《從保衛戰到攻堅戰》。今天播出第一集——工程機械:技術創新‘闖’出新市場?!?/P>
這款由徐工自主研發的200噸全地面起重機,今年剛剛上市就接到了十多個國家的定單。徐工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年別的企業引進技術是買了一塊“黃金”,而徐工是買了一個“點金術”。徐工的“點金術”就用在了這家技術中心。在這里引進技術被琢磨透以后,技術人員還要根據國內用戶的特點設計出新產品,每項新產品的出爐都要經過近百道工序的反復測試,比國際知名企業研發同類產品還要嚴格。
徐工董事長 王民:這樣做的目的,就使我的產品更有競爭力,使我徐工這么多的產品,都能夠達到世界級的標準。
目前,徐工平均每年推出30多種自主研發的新產品,使它穩坐國內老大的位子。他們每生產10個產品,就有3個來自主創新。而由于單純依靠引進技術,同徐工當年同時發展的企業15%已經消失殆盡。
中國名牌戰略委員會副主任 艾豐:實際上我們中國很多企業已經走上引進、消化、吸收,然后自主創新這樣的一個道路。
但是不用引進技術,以集成創新為主,山河智能短短八年時間也在行業內崛起。
記者:這是三河智能自主研發的滑移裝載機,它個頭雖小,卻有七十多種功能,比方說它可以在地上鉆孔,可以搬木頭,同時還可以切割地面。在今年湖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冰雪災害時,它又成了效率最高的掃雪機,平均每小時可以掃雪三公里左右。
這款綜合利用了多種現代高新技術,但卻沒有一項引進技術的裝載機,就是山河智能集成創新的典范。為了加強這種創新能力,企業搭建了一個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使每項科研成果都能利用這個體系轉化成產品。
山河智能董事長 何清華:包括一線工人都是這個創新體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分子,只有構建一個這樣的一個金字塔結構的創新體系,這個企業才真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山河智能的產品已銷售到40多個國家。2007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銷售收入達到2200多億元,自主研發產品就占到了30%以上。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