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國2008宏觀調控行至中盤。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正醞釀密集發布,此刻,也正是中國最高決策層為下半年宏觀調控準確定調之時。如何拿捏好接下來宏觀調控的重點、節奏和力度?擺在中國政府面前的,是一盤十分微妙的棋局。
微妙時刻,中國高層密集調研。7月4-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考察江蘇、上海,調研結束后,在談到當前工作重點時,他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保持經濟在較長時間平穩較快發展,避免出現大的起落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時,他也強調指出,抑制通貨膨脹要“多管齊下,標本兼治”。
首要防止經濟出現大的起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部長余斌認為,這是一個微妙的信號。他提醒說,這說明“目前的經濟增長存在著滑坡的風險”。
他認為,從中國經濟周期運行規律來看,2007年,中國經濟達到擴張的峰值,2008年即使沒有其他因素影響,經濟增長也一定會低于2007年。
同時,美國次貸危機導致全球經濟增長的減緩,自然災害的影響,房地產、證券市場的不穩定,企業成本的大幅度攀升,資源型產品價格扭曲導致的供不應求……都將顯著影響中國經濟。
“目前階段說通貨膨脹是中國經濟最突出問題,我認可;但是,3-5個月后,經濟增長問題便很可能成為最大的問題。”雷曼兄弟公司亞洲經濟學家孫明春對本報記者說。
孫明春認為,中國經濟的增長目前已經回落。其理由是,盡管從近期發布的5月份的數據看,包括零售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外貿增長都很強,但是這些“強”是名義上的,扣除物價因素,從實際增長率來看,則都已經有非常明顯的放緩,比名義的要明顯得多。
孫明春分析,經濟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冷卻下來需要一點點的傳遞,傳遞到一定程度后,就是很多方面因素的疊加,“我想可能全球都是一樣的,不僅僅是中國”。
貨幣政策放松時機未到
在強調防止經濟出現大的起落的同時,溫家寶同時指出,要把抑制通貨膨脹放在宏觀調控的突出位置,并提出了“多管齊下,標本兼治,努力把物價漲幅控制在經濟社會發展可承受的范圍內”的思路。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5月CPI數據同比增長7.7%,相比于4月份的8.5%的高位,CPI在5月份回落了0.8個百分點,這也是今年以來月度CPI再次回落至7.0%—8.0%區間。
然而,由于工業品出廠價格,特別是原油、煤炭、鋼鐵等價格5月份上升到近4年來的最高水平,未來CPI走勢并不樂觀。前5個月累計CPI漲幅仍在8%以上,中國的通脹壓力仍然非常之大。
瑞士信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認為,中國的通脹明顯在由食品單一通脹向全方位通脹轉化,包括工資、原材料、能源,以及由于短缺引起的公共產品的價格通脹。
經濟學家謝國忠也提醒,“通脹仍然是中國面臨的最大風險,貨幣政策不能因為增長有所減緩而放松。”
沉重的通脹壓力面前,6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再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不過,在孫明春看來,央行此次政策的出臺,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變得更加緊縮,而只是央行的一個姿態、一個信號,告訴大家目前還沒有到放松銀根的時候,只是在保持原有的緊縮力度,從而穩定通脹預期。
孫明春認為,目前而言,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要保持現有的緊縮力度,不要加緊,也還不能太早放松,如果由于放松銀根而帶來通脹預期的再度加強,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問題。
通脹:治標,更要治本
對溫家寶總理提出的“標本兼治,多管齊下”治通脹的思路,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金融室陳新平分析指出,中國目前的通脹問題原因復雜,包括外部通脹的輸入、成本推動、糧食農產品(22.50,0.00,0.00%,吧)價格的上漲等。
而在“新興”加“轉軌”的市場體制特征下,中國還缺乏高效操作貨幣工具的政策環境。
陳新平同時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一方面,要堅持調整經濟結構,由過去經濟的重投資拉動、出口拉動真正轉向擴大內需、消費拉動,將其作為未來宏觀政策更加突出的著力點,真正轉變經濟增長的粗放低效方式。
另一方面,鑒于糧食、農產品在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中權重很大,農產品價格上漲必然會反映到CPI之中,中國仍然有必要繼續加強農業發展,重視三農問題。溫家寶在考察中同時也指出,要切實加強“三農”工作,促進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認真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糧食安全。
陳新平還提出,應該增加政府支出,建立擴大內需的公共財政保障機制,而其中,農村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陳強調,應該創新財政支農模式,增加農民收入,啟動農村消費市場。
其中就包括,公共財政的支持重點要逐漸由城市向農村轉移,將更多的財力用于包括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義務教育、公共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建設。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