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企業所得稅收入增速大幅下降。這預示著大規模刺激投資的計劃遭遇財政減收壓力,減稅或成財政政策現實選擇。
而財政部此前的數據顯示,上半年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3.5%。這大大超出了上半年GDP增長速度,從而強化了宏觀調控將倚重財政政策的市場預期。
“市場高估了財政能力,上半年的財政收入有夸大因素。”中金公司宏觀經濟分析師邢自強說,企業所得稅占財政收入的1/4,是財政收入增長貢獻最大的部分。每年5月30日是上年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的結算日,所以今年上半年的財政收入,反映的是去年全年的企業所得稅數字。
“去年企業利潤增長40%多,但今年上半年的增長只有20%。我們預計接下來企業利潤還會進一步放緩,所以下半年的財政,減收壓力會很大。”邢自強說。
財政部的最新數據證實了這種擔心:7月份企業所得稅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4.2%,增速同比回落了38.7個百分點,比1-6月的累計增速回落了45.7個百分點。財政部稱,企業利潤下滑,是主要原因。
同時,由于今年自然災害多,財政支出增加不少。財政為年初的南方雪災支出近600億元,為汶川地震安排災后恢復重建基金700億元。
“這種趨于‘緊運行’的財政格局下,期望政府推動新一輪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似乎并不現實。”邢自強說。
不過,對于目前推動經濟增長,財政政策并非沒有積極手段。“政府要保增長是市場普遍的預期,財政政策方面,減稅、增加基礎設施建設,都是很好的工具。”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說。
高善文認為,大規模刺激經濟的一攬子方案,目前可能僅停留在討論階段。特別是市場關于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的聲音,可能很難有切實方案,因為目前投資領域增長還很快,無論是在建項目還是新項目,投資增速都在數年來的峰值,而且有繼續走高趨勢。
“就促進投資、改善結構和擴大消費而言,減稅可能更容易一些。”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說。
高善文對減稅之說進行了排序:增值稅改革排在第一,調高個稅起征點其次,關稅也有下調空間。
首當其沖的增值稅轉型,是各方呼吁的重點。目前的增值稅屬于生產型,未把機器設備等資本品稅前扣除,而以后的方向是要轉向消費型。目前,轉型已經在東三省和四川災區實施。
“若在全國推廣,財政將少收1000億元。但若因刺激投資而擴大稅基,當可彌補很多。”邢自強說。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